1.为什么不能让农民挣钱多一点

2.战争到底是挣钱还是耗钱

3.每年花费几十亿 国家推电动汽车究竟图啥?

4.国际油价跌了,为什么国内的油价还在涨?

为什么不能让农民挣钱多一点

油价调整怎么都是国家挣钱_油价怎么降了那么多

首先告诉你,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因为现在的粮食价钱不是很高,所以现在种地产生不了多少收入,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农民去城市打工了,退休老干部为什么工作高?那是因为他们以前是官员,农民是普通百姓当然收入不一样了,富豪中没有一个种地的?不做生意一般都成为不了富豪的,当然没有种地的,有很多农民挣钱少跟自己的能力还是有很大关系的,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了,人的能力和出身环境还有所受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

战争到底是挣钱还是耗钱

战争只不过是政治的延续,所以决定赚不赚钱,要看你一开始的政治目的是什么,单纯的看账面上的数字是很幼稚的。如果只是为了挣钱,那可以学满清,有事没事入关抢一圈,那就赚钱,账面上的数字会很可观,不过那是土匪作风。海湾战争,美国耗资上千亿,看起来是很多,其实那也只不过是美国军队一年的军费而已,几千亿已经很便宜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美国放任萨达姆在中东坐大,看着他吞并世界五大产油国之一的科威特,结果就是油价波动,造成美国经济甚至是世界经济急剧动荡,“赎罪日战争”中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已经明确表示了,谁感拿石油威胁超级大国就是找死,经济的动荡很显然损失的可不止几千亿美元。日本作为一个86%的石油来自于中东的小国,所以他积极地承担了这场战争的大部分费用。

每年花费几十亿 国家推电动汽车究竟图啥?

因为“种种原因”,近期国际油价暴跌,为此中国出动了84艘巨轮集体直扑海湾进行“扫货”。而在中国市场,虽然国家有调控政策,但3月17日24时油价也跌入五元时代(92号汽油为5.5元/升;95号汽油5.86元/升)。油价触底无疑能起到刺激燃油车市场的效果,但对目前政策大力扶持的电动汽车却不是什么好消息,特别是随着补贴逐年滑坡,十分会让新能源汽车“打回原形”,让人捏了一把汗。

●新能源汽车有前途吗?

受限于化学电池的储能、安全、充放电能力,充电设施建设等等因素,显然在实用性上,电动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没有领先的优势。但几年前中国还是开始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水分”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120万辆,而狭义乘用车总销量达到了200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只占到了约6%的市场份额。这当中还有网约车、出租车、共享出行等“水分”,实际落实到消费者头上的更少。

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

很显然,真正的消费市场对电动汽车并不太买账,毕竟在功能务实属性上,还是燃油车更契合日常家用需求。而想要新能源汽车真正能从燃油车手里接棒,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突破电池技术瓶颈(例如石墨烯、超级电容),完善电池产业链(从制造到回收)等等因素都得达到新的高度,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新能源汽车更需要政策的长期扶持,且不能因为变化的局势(例如油价)有太大波动。

●政策为什么扶持新能源汽车?

▲石油过度依赖进口,危险!

石油过度依赖进口

中国有全世界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是制造大国,自然也是能源消耗大国。从能源供应结构来看,2019年,中国从国际进口了约5亿吨石油(进口量全球最高),占总量高达72%,比2018年又高了2个百分点。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石油对海外的过度依赖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也必然刺激国家从政策角度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

煤炭相对更丰富

相比于石油,中国的煤炭无疑更丰富,储量比例越占全球储量13%,位居第四。虽然进口量也巨大,但国际上对于煤炭不像石油那么敏感,对国家能源安全的威胁等级低一些。而火力发电(耗煤)又是中国发电量的主要能量源,2019年,火电占发电总量依旧超过70%。

简单点说,降低燃油车市场份额,转而发展电动汽车,就等于将石油进口压力转移煤炭上,可以有效降低石油进口受困的威胁度。除此之外,相比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所需的电能也并非非火电不可,随着核电、水电、太阳能等发电量逐渐提升,也可以缓解火电的压力,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排放集中在居民区,难受!

纯电动汽车确实能够实现节能减排,但这仅限于消费者的出行。先不说目前电池制造工业本身的高污染属性,就能量来源而言,作为二次能源,国家发电本身就带有损耗污染。

于是,很多人都说了,纯电动汽车只是将污染转移到了产业链上游的电厂,并没有改变其本身的污染属性。这么说只能算对了一半。

内燃机热效率太低

首先是节能,传统内燃机能量转化效率偏低,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最高只有40%转化成了动能,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没有多少潜力可挖。而如果用电驱动,驱动电机却能够将95%的电能转化为动能,大大提高节能潜力。

电动汽车能量转化效率高

至于发电过程的能量转化效率,通过对火电、核电、水电以及太阳能电站发电量占比的调整,发电的能量转换效率不仅可调。而且,随着核电、太阳能发电比例的升高,发电所需能量的价值也不再那么“金贵”。同样的,随着火电比例的降低,发电带来的污染也会随之降低。即便短期内不能完全消灭发电过程的污染问题,但通过将污染转移到产业链上游,也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聚集区的环境。

总之,在可预见的未来,当国家已经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完全实现无公害发电,再配合实现全面电气化的电动汽车,我们将迎来真正的“绿色出行”时代。

▲仅从事低端制造业,憋屈!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到21世纪前后,中国已然成为工业大国。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以内燃机为核心的工业产品已经逐渐没有多少油水可榨,“Made?in?China”一直处在走量不走质的低端产业,什么雨伞、拖鞋、衣服等等。低端制造业利润率太低,14亿人其实都在赚辛苦钱。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目的就是将低端产品转移出去(例如南亚、非洲),让劳动力着力于从事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革命)的成果为核心的高端产业链,例如电子信息产业,这才是从顶层架构上给中国人“减负”。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可以促进国内车企摆脱“躺着挣钱”的状态,刺激企业进行高新技术开发,例如三电系统、插混系统、轻混系统,乃至5G应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等。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只有当比亚迪、吉利、上汽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不一定是整车,只要是关键技术或零部件)真正能走出国门了,我们才算初步奠定汽车产业制造强国的地位。渐渐地,我们也可以稍微放放艰苦奋斗的大旗,不那么拼命挣辛苦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油价跌了,为什么国内的油价还在涨?

国际油价跌了,但是国内的油价还在涨的原因是国内的油价比较的任性,它的价格不会随着国际油价的跌而跌,只会随着国际油价的涨而涨,让人无可奈何。

随着生活的富裕,基本上每家都买了小汽车,有的家庭甚至买了好几辆,如今电动车的推广的还不是非常的成熟,市场上大部分还是油车,所以加油就是每个开油车的人必须要做的事情,大家对于油价也比较的关注,毕竟如果油价低一点也能减轻些人们生活的压力,可是我国大部分的原油都是进口的,所以国家油价对于国内的油价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可是有些人就发现国家油价跌了可是国内的却没降反涨,这是因为我国的油价不仅受国际油价的影响,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决定着它的价格,所以会这样。

一、国内油价不仅受国际油价的影响,所以没有随着国际油价变化而改变。

我国的原油大部分都是进口,可是这个价格不完全是国际油价决定的,还受到一些制作成本、运输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虽然国际油价跌了,但是国内的油价还在涨。

二、油价再怎么涨也不会超过10块钱。

虽然国内油价已经完成了六连涨,可是小编坚信它的价格一定不会超过10块钱,因为在油价历史上价格从来没有超过10元,并且如果涨价太高的话,可能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大家不用太过于担心。

三、相信未来油价肯定会有所回落。

其实油价的增涨其中也有疫情的关系,等到疫情得到控制后,还要其他方面因素改变后,相信油价会有所回落的,不过在此之前大家还是努力挣钱吧,否则可能连车都开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