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甘油经销_郑州工业甘油价格走势
1.烧碱基础知识介绍及期权合约介绍
2.水泥胶粉厂家介绍
3.细菌油脂
烧碱基础知识介绍及期权合约介绍
一、烧碱基础知识介绍
烧碱理化性质:烧碱可分为固态及液态两种。固态烧碱密度2.13g/cm_,熔点318℃,沸点1388℃,饱和蒸汽压0.13kPa(739℃),外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烧碱生产以液碱为主,32%液碱为主要型号:液体烧碱根据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可细分为32%液碱、50%液碱等。32%液碱是烧碱产品中主要型号,产量对烧碱产量占比约6成,50%液碱次之,其量占比约2成。
离子膜法为主流工艺,生产成本中电占比最大:离子交换膜法技术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生产方法,中国市场以离子交换膜法为主,产能在中国烧碱总产能中占比达99.65%。原料端,每生产一吨烧碱原盐单耗1.51吨,原盐成本占比12%-18%。每生产一吨烧碱耗电量约2300-2400千瓦时,占烧碱生产总成本的60%左右。
中国烧碱主产地为山东、内蒙、新疆:2022年中国烧碱产量3980.5万吨。2013-2022年均增速4.0%。2014年前烧碱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产量增速较快。2014年后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以及环保检查趋严等因素影响,烧碱产量增速放缓。近年随着下游氧化铝产能持续扩张,烧碱产能亦增加。2021年中国烧碱产量排名前5省份/自治区为山东、内蒙、新疆、江苏、浙江,合计生产烧碱2208.2万吨,占比全国产量近6成。
中国烧碱下游应用广泛,氧化铝是最大下游:中国烧碱下游应用广泛,下游消费占比最大的为氧化铝,其次为印染、化纤、其他还有造纸、水处理、锂电、医药等领域。分牌号来看,50%浓度烧碱主要用于氧化铝、造纸、制皂、纺织、印染化纤等领域,32%浓度烧碱主要用于水处理、轻工化工等领域。近一年来我国烧碱月均消费量约330万吨,稍低于烧碱月均产量。2022年国内需求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下游印染、粘胶行业需求疲软。
国内烧碱贸易流向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据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内蒙古、山东、新疆为我国烧碱前3净调出地区,3地净调出量占比总调出量超6成。山西、广东、广西为我国烧碱前3净调入地区,3地净调入量占比总调入量近6成。
中国是烧碱净出口国,近年出口较强:2018-2022年间烧碱总年均进口量约4.4万吨,烧碱总年均出口量约170.0万吨。据百川盈孚,目前中国液碱主要从瑞典、日本、挪威、美国等国进口,出口主要到澳大利亚、印尼等国。
1.烧碱理化性质
烧碱,学名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又名苛性钠、火碱、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烧碱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化工原材料,与纯碱同为“三酸两碱”中的两碱之一。烧碱可分为固态及液态两种。固态烧碱密度2.13g/cm_,熔点318℃,沸点1388℃,饱和蒸汽压0.13kPa(739℃),外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烧碱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溶解或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热量;与无机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能产生大量热,生成相应的盐类;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能从水溶液中沉淀金属离子成为氢氧化物;能使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相应的有机酸的钠盐和醇。烧碱存放时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2.烧碱生产以液碱为主,32%液碱为主要型号
烧碱根据形态分类可分为液体烧碱和固体烧碱,其中液体烧碱产量占比约8成,固体烧碱产量占比约2成。液体烧碱可直接作为产品销售,液体烧碱通过进一步浓缩制得固体烧碱。液体烧碱根据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可细分为32%液碱、50%液碱等。32%液碱是烧碱产品中主要型号,产量对烧碱产量占比约6成,50%液碱次之,其量占比约2成。固体烧碱根据形态又可分为片碱、粒碱等,片碱对烧碱产量占比约14%。根据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固体烧碱可细分为96%固碱、99%固碱等,其中固碱的主流型号为99%片碱。
3.离子膜法为主流工艺,生产成本中电占比最大
烧碱生产工艺有化学法(苛化法)及电解法。苛化法即利用石灰乳与纯碱水溶液反应制得,由于此法制得的烧碱纯度低,经济效益差,目前只在少数国家有小规模生产。电解法主要原料为原盐。电解法又分隔膜法、水银法和离子交换膜法。离子交换膜法技术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生产方法,中国市场以离子交换膜法为主,产能在中国烧碱总产能中占比达99.65%。隔膜碱因其能耗较高,产品质量低于离子膜碱等原因,按照市场规律将逐渐退出烧碱行业。
原料端,每生产一吨烧碱原盐单耗1.51吨,原盐成本占比12%-18%。每生产一吨烧碱耗电量约2300-2400千瓦时,占烧碱生产总成本的60%左右。相对来说,西北、华北等地区由于丰富烧碱生产成本较低,根据北元集团招股说明书,2019年烧碱制造中原盐单耗量为0.78吨,电单耗为1365.74度,蒸汽单耗为0.55吨,在总生产成本中,电费占比约55%,原盐费用占比约9%。总的来看,电是烧碱生产成本中最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由于烧碱的生产过程中还产出氯气,通常情况下生产1吨离子膜折百碱可生产0.886吨氯气,氯碱行业中通常用公制电化单位成本作为成本单位进行核算,简称ECU,即每生产1单元氯气和1.13单元烧碱(折百)的成本。
4.烧碱与PVC是氯碱产业链中核心产品
从FedWatch美联储观察来看,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高度预期明显上调。7月29日,市场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在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达到375-400BP的概率仅为0.81%,目前上升至61.77%,同时一个月前市场预计联邦基金利率在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达到325-350BP的概率为50.15%,目前仅3.16%。但是在预测美联储加息将前置后,市场对于后续11、12月给出的加息预测分别为50、25个基点,整体放缓的基调不变,且明年开始美联储或按兵不动,若美联储行动符合市场预期,那么9月将是美联储本轮最后一次大幅加息75BP,9月议息会议后将进入大幅加息尾声,对贵金属的压制作用或减弱。
5.延续减仓,期市投机空头减少
2015年前全球烧碱产能增速较快,2015年起全球烧碱产能增速较为平稳。截至2021年,全球烧碱产能约8644.6万吨,中国是全球烧碱产能最大国家,2021年全球烧碱产能分布中,中国2767.5万吨,占比32%;美国1764.1万吨,占比21%;日本514.9万吨,占比6%;德国460.8万吨,占比5%,印度375.2万吨,占比4%;其他国家占比32%。
_
需求端,全球烧碱需求呈现波动增加的态势。2010-2022年,全球烧碱需求从6090万吨增加至8452万吨。需求分布格局上:全球最大的烧碱消费国也是中国,2022年中国烧碱需求量在全球占比44.8%,其次是北美地区占比14.2%和西欧地区占比12.3%。
全球烧碱贸易流向上,据氯碱化工信息网,2022年,全球烧碱贸易量约占产量15%以上,主要为液碱产品,固碱产品由于产量相对较低,流通量相对较少。美国是全球液碱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拥有成本优势,液碱年出口量占全球液碱贸易量35%。中国作为全球烧碱产量最大的国家,出口量位于第二位。全球液碱主要进口地区为澳大利亚、巴西、芬兰、加拿大、美国、瑞典、法国、荷兰、西班牙。其中,澳大利亚液碱进口量占全球液碱贸易量1/5以上,主要来源地为中国和美国。印度地区烧碱产品于2021年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其贸易流向发生变化,当地2022年烧碱出口量将持续增加。全球固碱除中国出口外,印度、俄罗斯、波兰、泰国、比利时和沙特也均有少量出口。其中,中国固碱出口量最大,占全球固碱贸易量40%以上。印度、泰国和沙特固碱出口量也有所增长。世界固碱主要进口地区为越南、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坦桑尼亚、哈萨克斯坦等。
6.中国烧碱主产地为山东、内蒙、新疆
2022年中国烧碱产量3980.5万吨。2013-2022年均增速4.0%。2014年前烧碱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产量增速较快。2014年后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以及环保检查趋严等因素影响,烧碱产量增速放缓。近年随着下游氧化铝产能持续扩张,烧碱产能亦增加。2021年中国烧碱产量排名前5省份/自治区为山东、内蒙、新疆、江苏、浙江,合计生产烧碱2208.2万吨,占比全国产量近6成。
中国烧碱产能区域分布主要靠近原料产地或消费地。西北地区有丰富的原盐、煤炭等,华东、华北地区氧化铝、纺织印染、造纸行业较集中。烧碱产业集中度较低,据百川盈孚数据,182家烧碱企业中仅有3家企业有效产能超100万吨,CR5为12%,CR10为19%,CR20为33%。烧碱主要生产企业中,新疆2家企业有效产能均超百万吨,山东省5家企业,陕西北元有效产能80万吨,江苏泰兴新浦有效产能75万吨,上海氯碱有效产能72万吨。
7.中国烧碱下游应用广泛,氧化铝是最大下游
中国烧碱下游应用广泛,下游消费占比最大的为氧化铝,其次为印染、化纤、其他还有造纸、水处理、锂电、医药等领域。分牌号来看,50%浓度烧碱主要用于氧化铝、造纸、制皂、纺织、印染化纤等领域,32%浓度烧碱主要用于水处理、轻工化工等领域。近一年来我国烧碱月均消费量约330万吨,稍低于烧碱月均产量。2022年国内需求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下游印染、粘胶行业需求疲软。
7.1.我国氧化铝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广西
氧化铝生产中,烧碱主要用来调节铝液酸碱度及提高晶粒尺寸,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氧化铝在铝的冶炼过程中,所用的冰晶石的制备和铝土矿的处理,都要用到纯碱和烧碱。理论上生产1吨氧化铝消耗0.14-0.16吨烧碱,烧碱占比氧化铝生产成本约16%。
氧化铝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广西、河南等省份,山东总产能约3000万吨,山西总产能约2655万吨,广西总产能约1510万吨,河南总产能约1000万吨。氧化铝主要生产企业中,山东4家,山西3家,河北、重庆、广西各1家。主要集团有中国铝业、魏桥集团、信发集团、锦江集团及东方希望集团等。
7.2.我国粘胶短纤产能主要分布在新疆、江西、河北
在印染工业中,烧碱主要用来除去棉纤维表面的杂质,使得染料在染色时能深入纤维内层,使得染色更加均匀。在化纤行业中,纤维素经烧碱处理后可得碱纤维素,最终可制得粘胶纤维(人造丝),通常生产1吨人造丝需要消耗1吨烧碱。印染、化纤行业对烧碱的需求主要受纺织行业市场情况影响。
_
我国粘胶短纤产能主要分布在新疆、江西、河北、江苏等省份,新疆总产能约万吨,江西总产能约92万吨,河北总产能约86.5万吨,江苏总产能约86万吨。主要生产企业中,河北三友集团产能83万吨,新疆中泰纺织产能40万吨,塞德利集团(外资)是全球最大的纤维素纤维制造商之一。
7.3.我国木浆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广西、广东
在造纸工业中,烧碱用来去除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和树脂等,制出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纸浆,提高纸张质量;此外烧碱作为助剂还可起到漂白的作用。纸浆生产过程中对烧碱的使用比例较为固定,1吨纸浆通常需要消耗0.08吨烧碱。造纸过程中,由于成品纸类型不同,对烧碱消耗量有较大差异。木浆生产成本中原料烧碱占比约5%。
我国木浆产能主要分布在山东、广西、广东、海南等省份,山东总产能约72.9万吨,广西总产能约34万吨,广东总产能约25.7万吨,海南总产能约19万吨。木浆主要生产企业中,亚太森博产能210万吨,海南金海产能19万吨,太阳纸业、晨鸣纸业为造纸行业重点企业。
8.国内烧碱贸易流向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我国烧碱贸易流向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液碱由于其特性,一般以半径300km以内省内和周边省份汽运销售为主;超300km以水运销售情况较少,一般出现在临港区域贸易中。固碱内陆汽运运输半径300-500km,西北地区到内陆铁路转运线运输半径可达2000km。据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内蒙古、山东、新疆为我国烧碱前3净调出地区,3地净调出量占比总调出量超6成。其中山东烧碱销售通过汽运流向周边地区,通过海运流向福建、广东。新疆、内蒙销售固碱为主,主要流向华东、华南、华中。山西、广东、广西为我国烧碱前3净调入地区,3地净调入量占比总调入量近6成。
9.中国是烧碱净出口国,近年出口较强
中国是烧碱净出口国,进口量与出口量相比较极小。2018-2022年,我国液碱年均进口量约3.5万吨,液碱年均出口量约115.3万吨;我国固碱年均进口量约0.9万吨,固碱年均出口量约54.7万吨。总的来看,2018-2022年间烧碱总年均进口量约4.4万吨,烧碱总年均出口量约170.0万吨。
整体增速来看,2022年中国液碱出口量激增,主要受海外能源危机价格提升以及海外烧碱下游氧化铝有大量装置投产影响。据百川盈孚,目前中国液碱进口主要到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地,主要从天津、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出口。目前中国液碱主要从瑞典、日本、挪威、美国等国进口,出口主要到澳大利亚、印尼等国。
二、烧碱期货及期权合约介绍
合约简介:与纯碱合约相比,烧碱合约交易单位为30吨/手(高出10吨/手),设期货合约基准价平水现货价(折百干重价),每手烧碱期货合约的单位合约价值为2650元/吨*30吨/手=79500元/手。单位合约价值与部分已上市工业品种相比较大,主要本着上市稳起步原则,提高参与门槛。
保证金制度:烧碱期货合约在一般月份收取合约价值5%的保证金,降低了上下游企业参与的资金压力。接上文例,以最低保证金比例计算,每手烧碱合约的单位保证金为35元/手。需注意的是,根据郑商所《关于挂牌烧碱期货有关事项的公告》,首批上市的合约SH2405、SH2406、SH2407、SH2408、和SH2409的交易保证金标准为9%。
涨跌停板制度:一般情况下,烧碱期货合约每日涨跌停板幅度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需注意的是,根据郑商所《关于挂牌烧碱期货有关事项的公告》,首批上市的合约SH2405、SH2406、SH2407、SH2408、和SH2409的涨跌停板幅度为±7%。根据《郑州商品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烧碱期货合约上市当日涨跌停板幅度为合约挂牌基准价的±14%,新期货合约成交首日的下一交易日,涨跌停板幅度恢复为期货合约实际执行的涨跌停板幅度,即±7%。
交割品质量规定:烧碱期货基准交割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用氢氧化钠》(GB/T209-2018)规定的IL-III型液碱,且氢氧化钠含量≥32%。基准交割品的干吨重量=湿吨重量×0.32。替代交割品及升贴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用氢氧化钠》(GB/T209-2018)规定的IL-I型液碱,升贴水以公告为准。替代交割品的干吨重量=湿吨重量×0.5。
交割区域:交割区域方面,烧碱期货合约的基准交割地为山东省,交割基准价是32%液碱在山东省出库时的汽车板交货的含税价格。山东省烧碱产销均处我国第一,是全国烧碱市场的贸易集散中心和价格变动风向标。其他交割区域包括江苏、浙江、陕西。鲁苏浙是烧碱主产销地,烧碱价格的传导性和一致性强,陕西是烧碱主产区之一,周边氧化铝需求企业和贸易商众多,在西北烧碱市场有较大影响力。
1.烧碱期货合约
1.1.合约简介
烧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与已上市的一些期货品种关系密切:烧碱是氧化铝的上游原料,也是纸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添加剂,其伴生品氯气还是PVC的生产原料。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烧碱生产国和消费国,烧碱期货及期权上市后,可以形成连续、公开、权威、透明的期货价格,为现货定价、企业运营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提升行业定价效率,优化市场配置,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与纯碱合约相比,烧碱合约交易单位为30吨/手(高出10吨/手),设期货合约基准价平水现货价(折百干重价),每手烧碱期货合约的单位合约价值为2650元/吨*30吨/手=79500元/手。单位合约价值与部分已上市工业品种相比较大,主要本着上市稳起步原则,提高参与门槛。
1.2.风控制度
1.2.1.保证金制度
烧碱期货合约最低交易保证金标准为合约价值的5%,每个合约在不同的交易时段,郑商所将调节收取的保证金比例,参考标准如下:
烧碱期货合约在一般月份收取合约价值5%的保证金,降低了上下游企业参与的资金压力。接上文例,以最低保证金比例计算,每手烧碱合约的单位保证金为35元/手。以SH2405合约为例,在2024年4月15日前,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4月16日后,交易保证金调整至合约价值的10%,5月1日起,交易保证金调整至合约价值的20%。需注意的是,根据郑商所《关于挂牌烧碱期货有关事项的公告》,首批上市的合约SH2405、SH2406、SH2407、SH2408、和SH2409的交易保证金标准为9%。
1.2.2.涨跌停板制度
一般情况下,烧碱期货合约每日涨跌停板幅度为前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需注意的是,根据郑商所《关于挂牌烧碱期货有关事项的公告》,首批上市的合约SH2405、SH2406、SH2407、SH2408、和SH2409的涨跌停板幅度为±7%。根据《郑州商品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烧碱期货合约上市当日涨跌停板幅度为合约挂牌基准价的±14%,新期货合约成交首日的下一交易日,涨跌停板幅度恢复为期货合约实际执行的涨跌停板幅度,即±7%。
1.2.3.持仓限额制度
每个合约在不同的交易时段,郑商所设置了不同的限仓标准。下例限仓是指规定会员或者客户按单边计算的、可以持有某一期货合约投机持仓的最大数量。套期保值持仓头寸实行审批制度,不受下例限仓限制。
1.2.4.其他风控制度
其他一般风控制度如交易限额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强行平仓制度、风险警示制度等与一般商品期货合约类似。其他个性化风控措施包括调整交易手续费标准、差异化申报费等。其他风控制度细则可参考《郑州商品期货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1.3.交割要点
1.3.1.交割方式
烧碱期货合约的交割单位为30吨(干吨重量),折合32%液碱3槽车,50%液碱2槽车。烧碱期货使用期货转现货、仓库标准仓单交割和厂库标准仓单交割。烧碱期货滚动交割的配对方式为响应配对和组织配对。不具备烧碱生产、储存、使用、经营或运输资质的客户,不得参与烧碱期货交割。对于各交割方式具体交割流程的细则可以参考《郑州商品期货交割管理办法》以及《郑州商品烧碱期货业务细则》。
1.3.2.交割区域
交割区域方面,烧碱期货合约的基准交割地为山东省,交割基准价是32%液碱在山东省出库时的汽车板交货的含税价格。山东省烧碱产销均处我国第一,是全国烧碱市场的贸易集散中心和价格变动风向标。其他交割区域包括江苏、浙江、陕西。鲁苏浙是烧碱主产销地,烧碱价格的传导性和一致性强,陕西是烧碱主产区之一,周边氧化铝需求企业和贸易商众多,在西北烧碱市场有较大影响力。
1.3.3.交割品质量规定
烧碱期货基准交割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用氢氧化钠》(GB/T209-2018)规定的IL-III型液碱,且氢氧化钠含量≥32%。基准交割品的干吨重量=湿吨重量×0.32。替代交割品及升贴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用氢氧化钠》(GB/T209-2018)规定的IL-I型液碱,升贴水以公告为准。替代交割品的干吨重量=湿吨重量×0.5。32%液碱的产量在烧碱产品中占比最大,价格具有代表性,50%液碱次之。需要注意的是国标IL-III型液碱的标准中氢氧化钠含量为≥30%,而期货交割品级中氢氧化钠含量要稍高。根据郑商所调研,大部分液碱生产商产品均能达到基准交割品标准。此外固碱由于其安全问题以及与液碱间价差不稳定,暂未纳入可交割品中。
1.3.4.标准仓单
烧碱期货标准仓单可以分为仓库标准仓单和厂库标准仓单,烧碱期货标准仓单为非通用标准仓单。仓单有效期2个月,具体规定为:每年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第15个交易日之前(含该日)注册的烧碱标准仓单,应当在当年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第15个交易日前(含该日)全部注销。烧碱运达指定货位前的一切费用和货物装到汽车板的出库费用由标准仓单注册人承担,货物出库装到汽车板后的一切费用由提货人承担。烧碱期货交割手续费、仓储费、出入库手续费、检验费等交割相关费用标准由另行公布,需注意的是,仓储费、滞纳金等按照湿吨标准收取。
2.烧碱期权合约
烧碱期权合约与其他已上市品种场内期权合约类似,行权方式为美式期权,买方可在到期日之前任一交易时间提交行权申请。
_
水泥胶粉厂家介绍
人们说用到公路和高楼大厦都是使用水泥建造成的,水泥并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加入胶粉才行,加入胶粉的水泥才可以达成粘稠状,这样等它干了以后就会非常坚固。水泥胶粉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在建筑工地上特别常见,建造房屋的时候也会成批量的购买,对于他的购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好厂家,保证质量。那么这里就为大家推荐几个比较靠谱的水泥胶粉厂家。
水泥胶粉厂家
上海优道奥巴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优道奥巴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有实力的进口化工产品的综合贸易公司,公司是多家全球性特种化学品领导型企业的中国市场合作伙伴:美国陶氏化学DOW、日本住友、韩国UNS、芬兰凯米拉、德国巴斯夫、日本三井、法国SNF爱森等。公司拥有自己精锐的营销团队和具备丰富精细化学品现场经验的技术队伍。自2007年成立以来,我们以专业的产品知识,一直在把全球领先的高品质特殊化学品引入并应用到不断追求卓越品质、产品创新、高效持续发展的优秀工业企业的产品中。
任丘市金誉化工有限公司
任丘市金誉化工有限公司创建于2000年,位于北京南部白洋淀湖畔任丘市,交通发达,是专业研发生产各种类型聚丙烯酰胺(PAM),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丙烯酸钾K-PAM,絮凝剂,造纸分散剂,纸质增强剂,制香专用高粘胶粉等,增稠剂,水土保湿保水剂,农业抗旱剂,粘合剂,抑尘剂,洗煤药剂,造纸助剂,脱水剂.污水处理剂,及进口阴.阳.非.离子等环保系列产品等,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
河南恒协化工制品销售有限公司
河南恒协化工制品销售有限公司是松香、松香酸钠、松香甘油酯、硫酸铜、乙二醇、聚乙二醇、二丙酮醇、四氯乙烯、有机膨润土、钛、PEO聚氧化乙烯、工业/医药级水杨酸、等产品。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河南恒协化工制品销售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地理位置优越,物流方便快捷,我公司致力于各种化工产品的销售。
水泥是最基础的建筑材料,胶粉是来帮助运用水泥的,自然是不能缺少,一般出售建筑材料的厂家都会售卖水泥胶粉。水泥胶粉也是一种价格较为低廉的材料,但比起水泥会高出一点,人们通常都是批量购买,在厂家直接购买的话,价格会公道许多,为人们节约了建造成本。但是水泥胶粉的质量是必须要保障的,所以在选择厂家的时候,除了价格因素以外,人们还要验证它的质量。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s://.to8to/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细菌油脂
微生物功能性油脂的研究
董欣荣 曹 健
摘要 从影响微生物油脂合成的重要因素、微生物油脂的制备、微生物油脂的定性分析、产品的理化指标和质量指标及利用微生物生产功能性油脂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微生物功能性油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微生物;功能性油脂;制取
分类号 TS218.01
FUNCTIONAL FATS AND OILS FROM MICROORGANISMS
Dong Xinrong Cao Jian
(Bioengineering department,Zhengzhou Grain College,Zhengzhou 450052)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general review of the prod uction of fats and oils from microorganisms,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work duri ng the process,qualitative analysis,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quality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microorganism is lied to make the functional oils and fats at home and abroad.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 fats an d oils from microorganisms are also investigated.
Key words microorganism;functional fats and oils;production
0 前言
微生物油脂一般又称单细胞油脂,很多微生物如细菌、霉菌、酵母菌及藻类等在一定条件下,可在菌体内产生大量油脂,有的干基菌体含油高达70%以上,而且这些油脂与一般植物油脂有类似的脂肪酸组成(见表1)〔1〕。微生物油脂的研究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了解决当时的油源匮乏而利用产脂内孢霉生产油脂,之后美国也开始着手微生物油脂的生产,但没有实现工业化。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科学家筛选到了适于深层培养的菌株,开始在德国工业化生产微生物食用油。
表1 部分微生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菌株 12∶0 14∶0 1 6∶0 16∶1 18∶0 18∶1 18∶2 18∶3 其它
丝酵母(Candidal0) - tr 32 - 15 44 8 -
隐球酵母
(Cryptococcus terricolus) - tr 36 1 14 36 8 tr
红酵母
(Rhdotorula glatiuis) - - 18 1 6 60 12 2 24∶0 1%
Rhythium irregulare 1 6 26 15 5 26 5 6a 20∶0 7%
产脂内孢霉 - 2 25 70 17 47 5 1
麦角菌霉 - tr 23 6 2 19 8 - 18∶1-OH 42%
串珠镰孢 - 1 14 - 11 30 42 1
米黑毛霉 - 1 20 4 6 48 16 5a
少根根霉 tr 1 18 4 11 29 16 tra
淀粉核衣藻 - - 30.7 2.6 0.8 4.1 35.3 7.5b 16∶2 16.2%
16∶3 2.7%
高山被孢霉
Ovder Mucorales b b b b b b 15 0
20∶3 3%
20∶4 30%
20∶5 15%
说明:a——γ—亚麻酸;b——未知;tr——痕量;br——支链酸;-— —OH羧基酸
与动植物油的生产相比,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有许多优点:1、微生物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 ,生产周期短;2、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原料丰富多样,特别是可以利用农副产品、食品工业及造纸业中产生的废弃物,如亚硫酸纸浆、木材糖化液、废糖液、制造淀粉产生的废料废液等,同时还保护了环境;3、微生物方法生产油脂可节约劳动力,同时不受场地、气候、季节的影响,一年四季可连续生产;4、利用不同的菌种和培养基产品构成变化较大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开发一些功能性油脂。如富含油酸、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EPA、DHA、角鲨烯、二元羧酸等的油脂以及代可可脂。此外,由于人口的增长使得油脂需求量与自然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开辟新油源—微生物油脂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3〕 。
目前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的技术可行性已不存在太大问题,主要还是经济可行性。微生物生 产油脂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生产油脂的菌种有限,只有那些干基菌体含油率高,油脂转化率也较高的微生物才有可利用的价值。目前筛选的微生物干基菌体含油率一般为30%~60%,少数为70%~80%。油脂转化率一般为15%,个别菌种达20%~25%。因此,一般的微生物油脂经济价值还无法与植物油相抗衡,对微生物油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微生物生产经济价值高的特殊营养油脂、特殊工业用途油脂。这类油脂的主要营养成分在天然动植物油脂中存在量很少,甚至不存在,但具有较大的生理功能和特殊用途,因而我们统称为微生物功能性油脂。目前通过微生物油脂分提制取可可脂、用酵母发酵生产代可可脂都已在日本得以实现,以霉菌生产的γ—亚麻酸油脂已在日、英问世,生产富含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中碳酸及蓖麻酸油脂的真菌、藻类菌种也已找到〔1,6,21〕。微生物功能 性油脂作为动植物油脂的必要补充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微 生物功能性油脂的研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1 影响微生物油脂合成的重要因素
1.1 培养基的C/N比
油脂的生成由细胞油脂含量与细胞收获量的乘积决定。微生物生产油脂的 过程可分为两阶段:细胞增殖阶段和产油阶段。这两个阶段所用培养基的C/N比不同,细胞增殖期要 求氮素营养相对偏高以获取足量菌体细胞;产油期则是在获取足量菌体细胞后,增加碳素营养物 质,为菌体大量积油创造条件〔9〕。
1.2 pH值
产生油脂的最适pH值依微生物种类而不同,酵母为3.5~6.0,霉菌为中 性至偏碱性。构巢曲霉在pH2.8~7.4培养时,随pH值上升,油酸含量增加。而培养油脂 酵母的增养基最初pH值越接近中性,稳定期细胞油脂含量越高〔7〕。
1.3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一般地对于真菌,适当增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使用量,可提高产油速度 及产油量。Carrid等人对构巢曲霉的研究表明,调整Na+、Mg2+、SO42- 、PO43-等离子的含量比,可使油脂含量由25%~26%(生成率6.7~7.9)提高到51 %(生成率17.2)。一项有关油脂酵母产油的实验证明,在培养基中增加铁离子浓度可加快油 脂合成,而增加锌离子浓度(有些菌株要求维生素B)可提高积累量。
1.4 温度
油脂生成的最适温度大多在25℃左右。温度可影响油脂的组成、含量,培 养温度低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将增加。
1.5 培养时间
培养时间对油脂的合成也很重要。如黑曲霉、米曲霉、根霉、红酵母、酿 酒酵母 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3d、7d、7d、5d、6d。培养时间不足,微生物菌体总数达不到最 大量而影响油脂量;培养时间过长,微生物个体变形、自溶,形成的油脂进入培养基中难以 收集,同样影响油脂产量。
1.6 孢子数量
菌体生长期孢子数量过多,单细胞油脂产量反而可能低。细胞内积存的油 脂过多,又会使菌体失去增殖能力。因此培养产油菌时应使之达到最佳孢子数量,以保持菌 体的增殖能力和产油生理状态。
1.7 氧气供给量
微生物利用基质糖类合成油脂及不饱和脂肪酸都需要氧气参与,因此必须供应充足的氧气。
1.8 添加
添加脂肪酸合成的中间物或能形成中间物的二碳化合物如乙醇、乙酸盐、乙醛等可增加油脂含量。
2 微生物油脂的制备
2.1 菌株的选择
用于生产微生物油脂的菌株要求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或改良后具备合成油脂的能力,油脂积累量大,含油量稳定在50%以上且油 脂转化率不低于15%。
(2)能利用农副产品及工业废水、废料。
(3)繁殖力旺盛,杂菌污染困难,沉淀、过滤、分离油脂容易。
(4)油脂风味良好,食用无害,易消化吸收。
(5)用于工业化生产时能适应工业化深层培养,装置简单〔4,5〕。此 外菌种不同,培养条件不同,产品也不同。一些菌株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类型及甘三酯组成 见表1和表2。
表2 微生物油脂的立体专一分析
油脂 Sn 14∶0 16∶0 16∶1 17∶0 17∶1 18∶0 18∶1 18∶2 19tr 20∶0 22∶0 24∶0 24∶1
Mycobacterium 1 1 8 9 tr 2 7 60 - 7 1 1 1 1
snegmatis 2 7 57 13 2 1 6 9 - 1 tr tr 1 tr
3 1 7 7 tr tr 16 18 - 6 7 7 18 7
(油脂酵母) 1 3 14 8 - - 4 61 10 10 - - - -
Lipomyces 2 - 1 2 - - - 88 9 - - - - -
lipoferus 3 6 29 13 - - 9 37 6 - - -
- -
2.2 培养基
需配制的培养基有斜面培养基、液培养基、基础摇瓶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等。斜面培养基是培养该菌种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基与基础培养基成分变化不大 ,主要是为了稳定菌种的性状;发酵培养基要使碳源比重增加,氮源比重下降,同时增加通气量,使菌体充分合成油脂〔28,29〕。
配制时所用的碳源有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石蜡、废糖蜜、纸浆工业废水、木材水解 液、淀粉厂废水等;氮源有铵盐、尿素、硝酸盐、氨基酸、酵母水、玉米浆等;无机盐类有KH2 PO4、MgSO4、CaCl2等;生长素有酵母膏、蛋白胨等;如果要诱变改良菌种,还需配制诱变培养基,所用的诱变剂有亚硝基胍、N—甲基—N—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紫外线、激光、离子束等。
2.3 培养方法
2.3.1 菌种的活化
将保存的菌种转接到斜面培养基上,28 ℃培养4 d。
2.3.2 液的制备
活化菌种以少量无菌水洗,入装有液培养基的三角瓶中,24~30 ℃ , 转速150~300 r/min,培养2~5 d。培养温度、时间、摇瓶速度依菌种的类型和数 量而定,通常液培养基装液量为三角瓶的1/5。
2.3.3 摇瓶培养
用与(2)同样容积的三角瓶,内装1/5容积的液培养基,接入液 2~3 mL,温度、转速同(2),培养时间比(2)延长1~2 d。
2.3.4 大罐发酵
装液量为灌体的2/3,接种5%,罐压0.5 kg/cm2,搅拌速度提高至原来的2倍,罐温与上述温度相同。有时为了逐渐诱导产脂,可用发酵的方法,使培养 基营养的供给趋向于碳源逐渐升高,氮源逐渐减少,通气量加大,pH值也逐渐接近微生物合 成油脂的最适值。
2.4 菌体的收集
培养好的菌体经镜检后,以滤布(纱布、的确凉布)过滤,用蒸馏水洗三次 ,称湿重,取部分湿菌体60 ℃烘干,称干重,以确定湿菌体的含水率。收集大量菌体时则 用离心法。
2.5 提油前菌体的前处理及菌体油脂的提取
微生物油脂存在于坚韧的细胞壁中,且部分以脂蛋白、脂多糖的形式存在 ,因此提油前必须对菌体进行前处理。前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四种:(1)干菌体磨碎法(将菌体 与砂子一起进行研磨);(2)干菌体、稀盐酸共煮法(共煮使细胞分解便于获油);(3)菌种自 溶法(50 ℃下保温2~3 d);(4)菌体蛋白变性法(用乙醇或丙醇使结合蛋白变性)〔10〕 。另外还有利用高压匀浆、球磨、膨化、高渗透压等处理使菌体破裂的办法。
用于油脂浸提的有机溶剂主要有、异丙醚、氯仿、—乙醇、石油醚、氯仿—甲醇等 ,浸提后再通过减压蒸馏等手段回收溶剂。
3 微生物油脂定性分析
经苏丹黑染色法染色后,菌体中的脂肪粒呈现蓝紫色或蓝灰色,而菌体 为红色。根据脂肪粒大小可初步判断脂肪含量的多少,还可用于确定最佳产油时间〔5〕。
4 微生物油脂各项理化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测定
用AOCS方法,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折光指数;(2) 比重; (3)透明度;(4)气味、滋味;(5)水分;(6)酸价;(7)过氧化值;(8)碘价;(9)色泽;(10)2 80℃实验;(11)脂肪酸组成;(12)甘三酯组成;(13)不皂化物。
5 利用微生物制取功能性油脂
通过细胞融合、细胞诱变等手段,可使微生物生产出比动植物油脂 更符合人体需要的高营养油脂或某些特定脂肪酸组成的油脂〔27〕。现分述如下:
5.1 油酸、亚油酸
亚油酸是一种人体必需脂肪酸,通过人体的△6脱氢酶作用可以转 变成 人体所需的γ—亚麻酸。尽管这类油脂在植物中存在较为普遍,但亚油酸含量达到70%以上 的只有红花油、葵花油。据报道利用纤维素作碳源来培养丝状菌马铃薯黑痣病薄膜霉 ,所产 生的油脂亚油酸含量高达71.8%~76.3%〔11〕。国外资料报道有利用产脂内孢霉 工业化生产富含油酸、亚油酸的油脂。微生物油脂中油酸、亚油酸常常同时存在,二者可占 总脂量的65%~78%,这一点与许多植物油脂非常相似,此外熔点、折射率、比重、酸价、过 氧化值、皂化值、碘值等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结果,也与植物油接近〔9〕。
一份关于38株丝酵母的全细胞脂肪酸分析表明:这些酵母油酸含量达34%~69%,亚油酸含 量达5%~34%,而且有的菌株棕榈油酸含量达15.9%〔2,3〕。油脂酵母、红酵母、 掷孢酵母合成的油脂以油酸为主要成份,脂肪酸组成与常用植物油中的橄榄油、菜籽油相近 〔2,13〕。
5.2 γ—亚麻酸(GLA)
GLA天然存在量很少,只有在乳脂和特殊野生植物中含量较高,人体 △6脱氢酶的存在及活力常受肥胖、癌症、 感染、老龄等健康及营养因素的影响,阻碍摄入的亚油酸转变为GLA,使PG(前列 腺素)不能顺利合成,从而导致动脉硬化、血栓症、糖尿病等,故富含GLA的油脂是一类保健 性油脂〔14〕。
传统上,GLA主要从月见草油中提取,1948年Bernhard和Albercht首先从布拉克须霉的 菌丝体脂肪中鉴定出真菌CLA,含量达16%,Nugtern证明其结构与月见草油GLA相似。19 64年Show又发现藻状菌纲的菌株含有GLA,而不含α-亚麻酸。最近,日本Ona da Cement公司生物工程研究室的Morio Hiramo和东京农业与技术大学生物工程系的Yunki M iura等利用新鲜海水培养钝顶螺旋藻和一种小球藻(Chlorella sp.NKG4240)生产GLA, 其含量可达总脂肪酸的10%〔15〕。
在发酵生产GLA方面,1985年Osama Suzuki等利用深黄被孢霉、葡酒色被孢霉,拉曼被孢霉 和矮被孢霉以高 浓度葡萄糖(60~400 g/L)为碳源发酵培养,菌体油脂含量达35%~70%,其中GLA占3%~11% 。 1987年蓑岛良一等用雅致小克银汉霉发酵生产GLA,GLA含量达18%。英国使用爪哇镰刀菌, 以小麦淀粉生产的葡萄糖作为培养基进行发酵,产物经提纯达到食用标准,γ—甘油三亚麻 酸酯含量高达16%。利用发酵法生产γ—亚麻酸酯的John & Starge有限公司产量达100 t/a 〔4,26〕。1986年以来,英国Sslby factory of sturge Biochemicals、日本出光 化 学公司已有微生物GLA产品上市,主要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和高级化妆品 〔11〕。
我国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在500L发酵罐中用M102菌株发酵生产GLA,GLA含量达到8% 。1993年,南开大学生物系用深黄被孢霉As3.341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得变异株,在1 0L 罐中发酵产生GLA时,菌体得率为29.3%,油脂含量达44.7%,其中GLA含量达9.44%〔 12〕;1998年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以深黄被孢霉As3.3141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 、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后,进行了60m3罐发酵,菌体油脂含量高达79 .2%〔16〕。
5.3 花生四烯酸(AA)
AA传统上来自鱼油,但含量极低,一般小于0.2%(W/W)。AA与二十碳五烯 酸(EPA)是花生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它们在营养学、医学上的地位为世人瞩目,这主要 是 由于二十碳酸代谢产物PG、TX、LT具有调节脉管阻塞、血栓、伤口愈合、炎症及过敏等生理 功能〔1〕。1990年Buranova等发现几株被孢霉能聚集二十碳三烯酸(DGLA又称二高γ —亚麻酸)和AA,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EPA。80年代以来,GLA、AA含量高的微生物油脂 相继在日本、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国投入工业化生产,日本、英国已有AA发酵产品投入市 场〔17〕。国内朱法科等以一株被孢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得到一株AA高产菌 ,AA得率达0.83g/L。研究还指出:培养不同时间的菌丝(3d~5d)在室温下老化15d,菌丝 体中总脂含量由18%~30%上升至36%~41%;菌丝体中AA含量则由1.1%~2.6%上升至2.6%~ 3.7%〔18〕。
5.4 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天然EPA、DHA通常在海洋动物和海洋浮游植物中含量丰富。EPA、DHA属于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1)预防和治疗动脉粥状硬化、血栓 形成及高血压。(2)治疗气喘、关节炎、周期性偏头痛、牛皮癣、肾炎。(3)治疗乳腺、前列 腺和结肠癌。目前ω—3PUFA的商业来源是海洋鱼及其油。鱼油中ω—3PUFA的构成与含量随 鱼种类、季节、地理位置等变化;为了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多数鱼油常常要经过氢化、调和 等步骤从而使EPA、DHA受到破坏。
1988年Shimizu等人提出高山被孢霉是生产EPA的一个潜在来源,在12℃的低温条件下生长时 ,可积累15%以上的EPA。Thraustochytrium aureum则是一种海生真菌,DHA含量达34%。许 多 海生藻可产高含EPA和DHA的油脂。金藻纲、黄藻纲、哇藻纲、红藻纲、褐藻纲、绿藻纲、绿 枝藻纲、 隐藻纲、Eustigmatoohyceae中的一些藻都高含EPA;甲藻纲的藻DHA含量高,而甲藻纲 中Amphidinium carteri的EPA和DHA含量都很高〔15〕。
培养基组成、通气、光强、温度、培养时间等对EPA、DHA等PUFA的合成、积累起着重要作用 ,氮源的数量影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光照不足将增加ω—6脂肪酸的合成和抑制 ω—3脂肪酸的合成,对数生长期末尾或在稳定期的开始时微生物PUFA的浓度达到最大。 此外使用基因工程选育菌种,有可能大大增加藻类、真菌产生EPA、DHA及其他PUFA的潜力, 而且藻油中的EPA比鱼油中有着更大的氧化稳定性,且没有鱼油的气味和滋味。
表3 可生产类可可脂的微生物
菌种 干菌体量
PC/g.L-1 脂质含
量/% 脂肪酸组成/% 1、3-二饱和、3不饱
和甘 油酯含量/%
16∶0 18∶0 18∶1
红冬孢酵母
(Rhodosporidium toruloi des) 12.8 59.8 25.0 12.7 46.4 47.9
红酵母(Rhodotorula glaminis) 8.0 35.8 29.8 11.8 35.5 32.8
产脂内孢霉 8.5 10.4 25.1 12.3 47.1 30.6
被孢霉(Mortierella vinacea ) 5.0 33.7 27.9 12.7 48.0
被孢霉(MM nana) 4.5 51.3 25.1 16.6 44.4
被孢霉(M.ramanianer
anguispora) 3.2 13.4 28.1 16.6 40.8
5.5 长链二元酸
长链二元酸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是生产聚合体、粉末涂料、可塑剂、 润滑油、香料、农药等的出发原料和中间体。C10以下的短链二元羧酸在自然界存在 广泛,合成较为容易,但C11以上的长键二元羧酸几乎没有天然存在的,合成也很 困难。很多微生物经发酵可得到C11~C18饱和及不饱和二元酸,这方面的应用 在日本最为广泛,且经使用效果良好。
5.6 角鲨烯
角鲨烯也非常短缺,主要存在于深海鲸鱼和鲨鱼肝油中,橄榄油和米 糠油中含量也较高。角鲨烯在油中具有抗氧化作用,但它全氧化后又成为助氧剂。其氢化物 是优良的化妆品基质和钟表等精密机械的润滑剂。以癸烷为碳源,利用深黄被孢霉发酵得到 的油脂,角鲨烯含量可达50mg/L。
5.7 代可可脂
可可脂是世界上最贵重的油脂之一,天然可可脂是以可可豆为原料经清洗 、去皮,水压法提取而得到的,其甘三酯组成为POS52%、SOS19%、POP6%。天然可可脂具有 风味良好、不易氧化且不被脂解酶分解、加工粘度适合、易于脱模等特性,成为制取巧克力 不可缺少的一种油脂成分。由于天然可可脂货源不足且价格昂贵,因此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类 可可脂、代可可脂。利用微生物制取可可脂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利用微生物酶作为催化 剂,催化油脂酯交换,达到可可脂要求的甘三酯组成,用这种方法可制得类可可脂。(2)培 养微生物菌株,使其在菌体内产生理化性质或甘三酯组成与可可脂接近的类可可脂和代可可 脂。
莫斯科工业研究所利用红酵母属、红冬孢酵母属、隐球酵母属菌株生产油脂 的一 项研究表明:Rhodotorula gracilis K-76及Rhodosporidum sphaerocarpum L-103产生 的2 位为油酸的甘三脂产量很高,经分提得到的油脂理化性质近似于可可脂、橄榄油、棉籽油; 荷兰利用丝酵母属、类酵母属、红酵母属 油脂酵母属等14个属的酵母变异种生产可可脂 及其代用品,以N-甲基-N-亚硝基胍诱变后得到高产菌种,经培养油脂含量达30%,且其中95 %的甘三酯具有P 37.6%、S 14.3%、O 37.5%的脂酸肪组成〔21〕;加拿大以脱 蛋白乳清为培养基培养酵母,通过添加所需晶型得到了甘三酯组成及含量与可可脂相似的类 可可脂,并且不经分提即可市售,产品均匀稳定〔22〕。
在利用微生物合成可可脂方面研究最多的是日本。在一项专利中,将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 种接种到一种由油、脂、发酵的奶粉、糖类制成的混合物中,并按比例添加有全奶粉、蔗糖 、乳糖、磷脂、香料、柠檬酸及天然色素,在低于45℃的条件下发酵后,所得产品经感官检 验具酸乳酪味,可代替可可脂用于食品中〔23〕。
还有一项专利是将一种对苹婆酸及其衍生物敏感的丝酵母进行摇瓶培养,培养后测得其甘 三酯组成中POP占18.6%、POS占39.0%、SOS占14.6%,可作为可可脂使用〔24〕 。另有一项专利使用被孢霉生产代可可脂,成效也非常显著〔25〕。
综上所述,微生物功能性油脂的研究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它将使油脂行业的范围更广 ,也将使微生物应用到更为广阔、重要的领域。
作者简介:董欣荣:女,13年生,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郑州粮食学院生物工程系,郑州 450052
参考文献
1 徐学兵,郭良玉,杨天奎,等.油脂化学,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 993.327~330
2 罗玉萍,杨荣英,陈英,等.酵母油脂脂肪酸组成的研究.中国粮油学报,1994,9(3) :44~48
3 韩丽华,郝确.生物工程在油脂开发和加工中的应用.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87(2):94 ~
4 至诚,晓娄.微生物食用油脂生产发展动向.粮油食品科技,1990(2):15 ~16
5 傅金衡,刘晓龙.12种酵母产油脂量的探讨.中国油脂,1994,19(4):7~9
6 张峻,邢来君,王红梅.γ—亚麻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的分离提取.微生物学通报 ,1993,20(3):140~143
7 殷蔚申.食品微生物.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0.270~273
8 赵福耀译.微生物产油法.食品科学,1981(6):34~35
9 张聚元.单细胞油脂.中国油脂,1988,13(3):14~18
10 李魁,徐玉民,吴平格,等,真菌油脂的合成条件及预处理方法.中国油脂,1996(6) :3~5
11 EVGENE W SEITZ.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Lipase:A Review,JAOCS,1 4,51(2):12~16
12 史国利,吕宪禹,周与良.全细胞长链脂肪酸在丝酵母属分类中应用初探.真菌学 报,1992,11(2):150~157
13 史国利,周与良.深红酵母相关菌株全细胞长链脂肪酸分析及其数值分类.真菌学报, 1993,12(2):131~137
14 张秀鲁.微生物生产油脂的展望.浙江粮油科技,1990(1):1~5
15 钟辉,张峻,邢来君.微生物发酵法生产γ—亚麻酸进展,微生物学通报,1994,21(4 ):237~239
16 黄建中,施巧琴,周晓兰等.深黄被孢霉高产脂变株的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微生物学 通报,1998,25(4):187~191
17 李浪,杜平定.生物工程与油脂工业.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5,16(3):94~100
18 朱法科,鲍时翔,林炜铁等.菌丝老化对被孢霉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中国油脂,19 ,22(3):40~42
19 徐天守.利用生物技术生产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碳六烯酸.食品与发酵工业,1995(1) :56~63
20 Zaitseva L V etc.Maslo-Zhir.Pom-st1985(6):17~18(Russ)
21 Wssanen Nederland B V Neth.Appl.NL8700,783 Nov 1988 Appl 87/783
22 Bean,Michael;Industy Apply Single Cell Oils,Illinois:AOCS Press,1992.156 ~84
23 Hideki Baba,etc.Eur Pat Appl,EP 704164.Appl.1994/215:1~12
24 Ofuji,etc.Jpn.Kokai Tokkyo Koho JP 61282091 Appl.1985/125.818:605~609
25 Agency of Industri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Jpn.Kokai Tokkyo Koho JP 607529 2 Appl.1983/160753:473~475
26 张秀鲁,陈霄,吴昕等.发酵法生产高含量γ—亚麻酸油脂的研究.中国粮油学报,1993,(2):24~29
27 李小松,余扬帆等.微生物油脂.食品科技,19(5):8~9
28 杨宏,林娟,欧阳瑞珍.产油微生物的培养.福州大学学报,19,25(5):103~106
29 陈少洋.酵母菌变异株M413的培养及发酵培养基的优选.福州大学学报,19,25(5) :107~110
收稿日期 1999-06-25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