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的阿拉斯加是殖民地还是购买来的?

2.苏联是怎么解体的

3.沙特与俄罗斯如何达成妥协,使油价企稳?

4.俄罗斯为什么穷

美国的阿拉斯加是殖民地还是购买来的?

沙特和俄罗斯油价之争的影响_沙俄油价大战原因

购买的。阿拉斯加是1867年美国从沙皇俄国手上购买的。

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约17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全美面积的18%,也就是说,阿拉斯加州拥有美国六分之一的土地。这片广袤国土中的绝大部分(约152万平方公里)是1867年美国从沙皇俄国手上购买的,当时的售价是720万美元(约合现在的1.19亿美元),每平方公里售价4.74美元。阿拉斯加购买案使得美国领土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大大扩展,同时也中止了俄国向北美寻求势力范围的努力。

早在18世纪初俄国探险家就在阿拉斯加活动,沙皇俄国对向东方扩展一直有着很强的兴趣,并设立了阿拉斯加属地。但由于阿拉斯加距离俄国的中心地带太远,加之天寒地冻,人烟稀少,因此在阿拉斯加定居的俄国殖民者从来没有超过3000人。

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不但改变了欧洲列强间的势力格局,也使得俄国的财政越发吃紧。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与英国关系渐趋恶化,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担心一旦与英国交战,英国很可能以他们在北美的殖民地为基地,侵吞阿拉斯加,因此决定出售这片属地,并有意在英国与美国之间挑起竞价战,希望卖个好价钱。然而想不到的是,英国人对购买阿拉斯加并没有多少兴趣,更不要说出高价了;而美国则面临着联邦分裂、内战兴起的威胁,暂时还没有迫切的需求购买远离美国本土的边远荒地。

19世纪60年代中,沙俄财政面临危机,原因是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大败于英法列强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落后的农奴制早已不合时宜,因此于1861年发动农奴制改革。为了配合改革的需要,俄国向当时欧洲最富有的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大举借款,年息五厘;眼看到了还本付息时期,沙皇还拿不出足够的钱,因此有人建议沙皇卖掉所有不必要的资产,包括阿拉斯加以筹措资金,阿拉斯加出售之议便重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此时南北战争已经结束,美国便成为俄国出售阿拉斯加的首选。沙皇选择将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还有更深一层的战略考虑,即阻断英国吞并阿拉斯加、觊觎西伯利亚的可能。

1867年亚历山大二世下令俄国驻美大使斯多克尔男爵(Eduard de Stoeckl)与美国接洽商讨出售阿拉斯加的可能性,斯多克尔男爵在美国政界有许多朋友,其中包括卿威廉·西沃德(William H. Seward)。斯多克尔在劝说美国购买阿拉斯加属地时,特别指出如果美国将阿拉斯加买下,俄国今后将集中注重东西伯利亚、特别是阿穆尔河地区的开发(阿穆尔河连接俄中两国,流经中国地区的称为黑龙江),这样就可避免由于美国将来在北美地区的版图扩张时与俄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巧得是,美国方面参加谈判的主角是卿西沃德,西沃德不但是斯多克尔男爵的好友,也是热心美国版图扩张的政治家,经过近一个月的周旋,1867年3月30日谈判成功,两国代表在交易协定上签字;4月9日参议院投票批准协议、5月28日总统安德鲁·约翰逊在协议上签字,完成所有法律手续。10月18日美、俄两国在阿拉斯加举行了转交仪式,美国国旗在阿拉斯加升起,阿拉斯加正式成为美国领土的一部分,而这一天后来也就成为阿拉斯加的节日,称为“阿拉斯加日”。阿拉斯加归入美国后,一直由联邦不同部门管理,直到1959年才作为一个州加入联邦,在50个州中是倒数第二个加入联邦的州。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美国购买阿拉斯加堪称历史上国与国之间最合算的一笔土地交易,但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人并不这样认为,反对这笔交易的人,坚称它是“西沃德的愚蠢”,直到30年后的1896年在阿拉斯加附近的加拿大地区发现了金矿,人们才认识到购买阿拉斯加的意义。现在,阿拉斯加以石油、天然气、矿藏等丰富自然以及渔业、旅游业著称,也是美国连接亚洲大陆的陆地桥梁。

苏联是怎么解体的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1.历史原因。苏联由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来许多问题和矛盾。

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反苏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和平演变”战略终于在八九十年代对苏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扩展资料:

对俄罗斯(包括波罗的海以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三)。苏联解体是一场民族灾难。许多地区陷入自然经济状况。社会分化的加剧破坏了社会的完整性。国家及其结构和体制极为薄弱。腐败盛行。技术、复杂生产和整个科学流派的丧失,使俄罗斯失去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俄罗斯被抛入“第三世界国家”行列。文化水平受到影响,教育制度和卫生体制遭到破坏。?

19年7月,《独立报告》公布的家庭收入和支出显示,十分之九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四分之一的家庭处于赤贫状态。到2008,俄罗斯的GDP几乎没有超过1989的水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苏联解体

沙特与俄罗斯如何达成妥协,使油价企稳?

综合多家外媒报道,沙特和俄罗斯的能源部长在G20峰会期间,进行石油减产谈判会议,但是和3月初的谈判一样,双方始终未能达成减产协议。沙特和俄罗斯都将坚持自己的增产,沙特同时将继续自己低于25美元每桶的销售价格不变。

由于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都不打算在石油价格战中退让,美国原油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如果原油需求继续保持当前的低位,而沙特和俄罗斯等国依然增产,那么三个月内,全球原油将无处可储存,势必将下跌,尽管国际原油市场乱象横飞,但对于中方而言,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要知道,中方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在当今油价暴跌之际多进口国际原油,不仅能省去极大的一笔成本,而且还可顺带做好战略石油储备。目前,受谈判破裂影响,国际油价再次暴跌。

俄罗斯为什么穷

俄罗斯继承大部份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经济体系,意即自15年后普遍实质衰退,原因包含:

国防支出比重占GDP幅度过高

国营事业生产效率不彰

苏联式传统经济政策缺乏经济民主监管和微观经济效率

贫富差距加大,教育、卫生及粮食水平降低

此外,第二次石油危机后油价下跌导致贸易经常帐恶化,促使1980年后发动数项经济改革,并停止经济援助古巴、东德及东欧在内的其他共产主义国家。另因为经济改革措施无法触及***营事业理念,除了裁员以外的措施皆半途而废,结果1980~1990年间失业人口大增,高失业率又恶化社会支出,整体经济掉入恶性循环。

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多年间,俄罗斯联邦依然挣扎着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以及实现较强的经济增长。俄罗斯联邦的行政和立法机构也意识到,国家的工业基础以及进一步的改革面临了严重的问题,并使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在苏联解体后连续5年下滑。尽管如此,俄罗斯的经济还是相对快速的从世界最大的中央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2006年底,俄罗斯完成了持续八年的增长,从199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年均6.7%的增长率,尽管其间人口呈高负增长。

19年俄罗斯联邦经济有所复苏。1998年的财政危机导致了当年8月卢布的贬值,债务的加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严重下滑。但是在1999年至2001年年间,凭借着较高的石油价格和疲软的卢布,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再度复苏,平均每年增长6%。

这次的复苏,再加上新对基础经济进行的改革,已经提升了投资者对俄罗斯联邦的信心。但是俄罗斯联邦依然十分倚赖天然的出口,特别是占总出口80%的石油、天然气、金属以及木材。目前俄罗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

2005年底,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570亿美元恢复增长到约7500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由1998年底的不足100亿美元增长到1822亿美元。直至2006年底更已突破了2800亿美元储蓄大关,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外汇储蓄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