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舌尖上的云南 之临沧美食小吃

2.云南特色的10大小吃,都是云南的特色风味,出了云南可吃不到哦

3.云南八大怪

4.云南小吃有哪些?

5.云南有哪些特产?

舌尖上的云南 之临沧美食小吃

云南德宏成品油价格表图片-云南德宏成品油价格表

临沧,古称缅宁,是云南省管辖的一个地级市。以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位于中国西南,澜沧江畔,云南省的西南部。

临沧民族众多,其中佤族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此外还生活着着佤、傣、拉枯、布朗、德昂、彝、景颇等23个少数民族。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也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因此又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

临沧称为“百淮”(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的族群已向商王献珠宝、等特产。武王十三年春,睽参与伐封,会于孟津。

 秦、西汉,今临沧地市属哀牢国地,出现永康岩画。

临沧市辖区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和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8个县(区),89个乡镇,898个村民委员会(含居委会),27个社区。总面积2.45万平方千米。

(图:临沧的地理位置)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10),滇置益州郡,辖二十四县,云县属益州郡辖。

由于筑通“五尺道”,云南开始了和内地的联系。铁器和其他物资从四川进入云南,促进了云南边疆 社会 经济的发展。

西汉时期,益州郡的设置,使滇东北和滇池地区的人们在农业方面学会牛耕、灌溉;在工业方面学会铜、锡、银的开发和加工等先进的生产技术。虽然仅是运用手工方式进行生产,但却开阔了边疆人民的视野,提高了产品的产量,使滇中、滇西、滇东北的一些坝区逐步向奴隶制生产方式过渡。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便在云南劝课农桑,大兴屯田,发展生产,使今曲靖地区成为当时云南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挨个盘点临沧那些好吃的:

1

傣族撒撇,颇受当地各族群众喜爱,就连北京、上海、广东及港澳游客吃了后都感觉独特良好,再到德宏后,有的人还点名要这道菜。牛撤撇的制作是用净瘦黄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酱,在开水里氽熟,再把刚杀的牛苦肠兑水煮涨,用纱布过滤后备用,然后把新鲜韭菜和茴香切细后挤去水分,再配以香柳、盐巴、辣椒面、味精等调料把牛肉酱、苦水在一起拌匀,即可食用。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线或牛肚丝、牛肉片在撒撇里蘸一下就吃。

2

登上高高的景颇山寨,走进一片绿色的世界,那诱人欲滴的墨绿,定能使你敞开拥抱自然的胸怀。“绿”,是景颇山寨永恒的主题。它不仅存在于云雾缭绕,令人无限遐思的远山竹楼,就连招待你的餐桌上也会发现一个个绿色的世界。这就是景颇族闻名遐尔的绿叶宴。绿叶宴从景颇族古老传统的饮食习惯中诞生的,桌上除了绿色还是绿色,就连餐桌,也全为绿叶铺就,那一张张宽大的绿叶,就是一个个特别的“菜盘”,“盘”中盛满了景颇人独特的山珍野味,也盛满了一个古老民族质朴的深情。

3

利用竹筒烹饪, 历史 久远。最远的文字记载见于《齐民要术·炙法第八十》"筒炙"的菜,用肉馅敷在竹筒上用明火烘烤而成。清代朱彝尊《食宪鸿秘》的"蟹丸",则是将蟹丸入竹筒煮熟而成。时至当代,云南和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饪的传统肴馔,这与"满山的翠竹根连根",竹子取之不竭有关,又因竹筒菜清香秀气,故沿袭不衰。

4

绿叶包蒸的工艺据说是由古时一位位封建领主做饭的老厨师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老厨师原先伺候原先伺候的老召勐(地方之王),只喜欢吃又香又脆的食物。因此,他烹饪的菜肴豆是烤鸡、烤鸭、烤肉、烤鱼,煎炸昆虫和干巴之类。老召勐病逝以后,多病的王子继承了王位。这位年轻的召勐虽然对香脆菜肴并不反感,但他吃了这些食物以后,常常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咳嗽不止。因此,管家要老厨师给新召勐制作一种既鲜香又不燥热的菜肴食用。老厨师苦思冥想了几个昼夜,才想出了烤后再蒸这种烹饪办法。接着,他又将大葱、芫荽、姜、蒜、荆芥、苤菜等佐料加猪油炒熟后,填在烤好的鸡、鸭腹内;然后,用芭蕉叶将鸡、鸭包好,放在木甑里蒸制去燥;蒸熟后端给新召勐品尝。老厨师特别地把蒸好的全鸡摆成跪卧之势,称为“盖不喝考”(雄鸡下跪);又将蒸好的全鸭摆在存有汤汁的绿叶盘内,叫做“别莱暖波”(鸭游河塘)。年轻的召勐见到这两道菜,立刻产生新奇的感觉。当老厨师把两道菜的名字告诉他时,他的脸上浮起了笑容。他举着筷子问:“它们是祖上流传下来的吗?”厨师恭恭敬敬的回答:“禀告召勐,是小人想出来的,名字叫错了请您别见怪。”召勐尝了一点鸡肉、鸭肉,觉得既有烤品的香脆,又有绿叶的清香,味道好极了!他又吃了些填在鸡腹、鸭腹内的佐料,味道清香而又微微带辣,十分可口。召勐笑容满面地对管家说:“这菜的名字叫得好,味道也好。”并赏给了老厨师不少银子。

5 红茶烧肉

红茶烧肉是一道香而不腻的美味菜肴,用红茶烧出的肉不仅有着茶叶的清香,而且肥而不腻,非常可口。

 红茶烧肉一:五花肉半斤,红茶5g,糖、盐各适量。将红茶用100ml的开水泡10分钟。滤去茶叶。肉切成小块。锅里放少许的油,放入肉翻炒片刻,加入茶水,加盐(不要用酱油),加少量的糖(可去除茶的苦涩味)。将肉用小火煮20分钟就可以装盘了。

6 佤族鸡肉烂饭

佤族鸡肉烂饭是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的特色 美食 。鸡肉烂饭是取鲜嫩乌骨子鸡切随和新谷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然后再放入茴香叶、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其色泽鲜艳,味道糯滑鲜香,独具特色。

 凡到过佤族地区或曾在佤族地方生活过的人,对“模尼亚布绕”——鸡肉烂饭并不陌生,它是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佤族人民人人喜爱的食品,也是佤族人民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摸尼亚布绕”有它产生和发展的 历史 条件和 社会 基础。

 建国前的阿佤山,生产力水平低下,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很差。为了生存,人们以各种植物为主,掺以少量的粮食,熬成稀粥轮着吃,佤族的烂饭便在这样贫困的 社会 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团结和睦、直爽好客历来是佤族人民的良好道德风尚。谁家盖了新房或撒了谷种,或逢红白喜事,全村都来帮忙。这时,主人根据自己的条件,或杀猪宰牛,煮成鸡肉烂饭或猪肉烂饭、牛肉烂饭,并用自己酿成的水酒,热情招待客人。

 鸡肉烂饭品种繁多,有大米烂饭、包谷米烂饭等。随着 社会 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鸡肉烂饭在广大佤族群众中盛行不衰。只要机会和条件允许,随时均可享用。诸如逢年过节、撒谷种、栽秧、收庄稼、讨媳妇、办丧事、接送亲戚好友、盖新房等等,它都是缺少不了的佳肴。

7石板荞粑粑

石板荞粑粑:选用临沧苦荞面,用石板烤制而成。找一块很平整的石块,把石块在火塘上烤烫,用老鼠核桃树皮烧成灰兑上水,过滤后倒入荞面中搅拌,然后摊在石板上翻烤,即成苦荞粑粑。

苦荞粑粑不仅好吃,还有药用的功效,可以治胃热引起的头昏头痛、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疾病。

8 云县树头菜

云县树头菜是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涌宝镇的特产。云县涌宝镇的树头菜历来为人称道,因为是在冷凉山区生长的缘故,所以味道与众不同,清凉爽口,苦味浓郁,具有很好的清火功效。

 “树头菜”是云县涌宝特色产品之一,全镇现有种植面积1100亩,分布在木瓜河村、石龙村、茶山村、棠梨树村,胜利村为主产区。

 树头菜属珍稀野生蔬菜,据云南省产品监督检验所检测《云质食检字97001号》树头菜含有的胆碱是印磷脂和鞘磷脂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人体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活性物质。其嫩芽可以食用,根、茎可以入药,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味道鲜美独特,适口性好,是纯天然食品。

9 凤庆核桃

凤庆核桃栽种 历史 悠久,据专家考证,距今约有3000多年。凤庆核桃由于大多种植生长在山区和高山峡谷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无污染,且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含油量高。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有“中国核桃之乡”之称。

 被国家宣布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的云南省凤庆县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山区、半山区。1976年凤庆县被定为全省发展泡核桃基地县,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为“中国核桃之乡”。群众一直沿袭着种值核桃的传统,泡核桃林成了全县主要的特色经济林。凤庆核桃因果大、壳薄、肉厚、味香的优良品质受到人们的青睐。

10 凤庆腊肉

 用酒、盐和各种香料腌制一个星期左右并挂干的猪肉,炒、煮、蒸皆可,十分美味,尤其是猪腿肉,比外地的烟熏肉要好吃得多。在凤庆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11 永德豌豆凉粉

制作方法是以豌豆粉为原料合水调成浆加以过滤,放入锅,边搅拌边煮,熟后入盆放置冷却待用。食用时将凉粉划成细条或方砣状,加入酸醋、麻油、蒜汁、芫荽、辣椒等佐料。在永德,城镇乡村小店,交通要道多有摆摊设点出售服务,行路人或赶集人往往以之为理想的晌午餐。

12 佤族水酒

佤族水酒采用一般的酿酒方法进行酿制的,发酵了的小红米或小麦等,装入一个高 80 公分 左右的竹筒内,然后倒入清水,再插入一根细竹管或胶管,用口吸饮浸泡的液汁,这种液汁即是佤族水酒。

佤族水酒为低浓度的酿酒,有清凉解渴,消化助食,供给热量,促进血液循环,使人兴奋的作用。难怪喝过佤族水酒的人说,长期喝水酒能使人发胖。

13

耿马香蕉

耿马香蕉是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的特产。香蕉具有清热解毒、滑肠通便、生津、活血等功效。同时,香蕉是高钾的食品,可平衡钠的不良作用,对维持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醒脑十分有利。

 地处西南边陲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光热资源丰富,特别适宜香蕉等热区作物种植,为加快现代农业进程,大力推进 科技 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香蕉。

 耿马孟定镇香蕉种植面积大,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近年素有香蕉小王国之美誉,由于农户接触种植就走上标准化路线,加上独特的地热资源优势,孟定香蕉平均亩产可达3吨以上,而香蕉目前全国平均亩产1.56吨、云南平均亩产仅1.26吨。目前,孟定镇香蕉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产值超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并建成年加工2000吨的香蕉纯粉加工厂,香蕉远销四川、重庆、山东、北京等地,香蕉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孟定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14 竹荪汤爆肚

1.竹有用清水涨发,洗净,顺长剖开,用平刀法切大片。再用二汤余透,捞出沥去水分,放入汤碗中。猪肚头用水洗净,剔去外皮和油筋,从里面一侧剞成蓑衣形花刀,刀深为厚度的2/3.再切为3.5厘米长,l厘米宽的块。香菜、葱、姜洗净,切成末。2.炒锅上旺火,注入清水1000毫升,沸后下肚头氽至半熟,用漏勺捞出,放入竹荪碗内,同时下葱、姜末。3.炒锅上火,注入鸡清汤,加盐、味精、胡椒粉调好味,沸后去浮沫,迅速倒入竹苏碗中,撤上香菜未,淋上芝麻油即成。

15 傣族烤崩

“烤崩”(油炸米花糖):双江傣族在每年的泼水节前都要制作“烤崩”。具体做法是:将上好的糯米用冷水浸泡,淘洗干净后用蒸笼蒸熟,做成饼状,晾晒到三成干,然后放入红糖水中浸湿,又把它晒干,这样重复两三次后,将浸过糖水的干糯米饼放在香油锅里炸脆,即成成品。傣族制作的烤崩香、脆、甜,颜色金黄,油而不腻,是款待宾客的美味佳肴。

16冰岛茶

最贵重的云南普洱茶之一,它是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烈,非常独特,它是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绝对是值得高端珍藏的极品。目前,双江县“勐库”牌茶叶已获中国驰名商标,“勐康”牌茶叶获云南省著名商标,茶叶产业已成为双江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17 沧源牛干巴

沧源牛干巴选用佤山半野生壮态下放养的黄牛精肉,经当地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加工而成,营养价值高,色香味独特,香酥可口。

18 蔗糖

临沧是云南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有280多年的种糖制糖 历史 。全区甘蔗产量达300多万吨,有机制糖厂15座,日处理甘蔗能力3万吨,年产糖30多万吨。

19 "滇红"茶

临沧市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是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有500余年的种茶制茶 历史 。193年,"滇红"在凤庆试制成功,成为中国的出口名茶,年出口量均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40%以上,创汇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50%以上,云南凤庆滇红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目前最大的茶叶生产企业。全区茶叶面积达65万亩,年产量达2万多吨,面积和产量均为云南第一。

20 云县白花木瓜

云县白花木瓜是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的特产。云县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木瓜形成了繁殖力强、适应性广、挂果早、果实大、香味浓郁、产量高、果肉肥厚、细腻、无渣等特点,其营养成分优于其他品种木瓜,是独具 历史 渊源和发展 历史 的特色农产品。云县白花木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云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西岸,临沧市的东北部,位于北纬23°56′—24°46′,东经99°43′—100°33′之间,属于低纬度地区,海拔760—2834米。云县由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分明特点。云县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云县白花木瓜的生长,是中国白花木瓜生长的最佳适宜区和原产地,在云县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木瓜形成了繁殖力强、适应性广、挂果早、果实大、香味浓郁、产量高、果肉肥厚、细腻、无渣等特点,其营养成分优于其他品种木瓜,是独具 历史 渊源和发展 历史 的特色农产品。县内十二个乡镇均有云县白花木瓜分布。

 白花木瓜泡酒具有?保肝护肝、舒筋活络、抗衰养颜? 三大功能。云南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白花木瓜生长在滇西南1800米至2300米之间的高海拔地区,生长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的工业污染,是一种自然生长的生态林果。

21 镇康咖啡

云南特色的10大小吃,都是云南的特色风味,出了云南可吃不到哦

云南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里地貌起伏变化多端,风景秀丽宜人。好玩的地方多,好吃的东西更多,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尤其是街头小吃,更是琳琅满目,异香扑鼻,令人口水直流。再加上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色小吃,都是云南独有的风味,可以说小吃的种类是数不胜数。

我这里整理了10种最有云南特色小吃,以飨大家,都是云南独有的风情,出了云南可是吃不到的风味,不信的话,请慢慢看下去!

豆花米线

云南米线众多,豆花米线据说是最受女生欢迎的米线,原因是做法简单,味道浓重又不含油荤。豆花米线中的主料是酸浆米线,配料是冬菜、豆花,调料不外乎生韭菜、甜面酱、花生、甜酱油、咸酱油、辣椒油、蒜姜汁、胡椒面、味精等,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或辣或香,或浓或淡,细微的差别只有真正的云南人中的米线一族才知道。

豆面汤圆

豆面汤圆是云南最传统的汤圆做法,在不少糖水铺或是小吃店你都能找到它的踪影,老昆明说到它时更有无数和它相关的美味描述。煮好的汤圆放到装有黄豆面的盆里轻晃,裹上了磨细压实的豆面,最后再浇上红糖汁,一碗地道的传统豆面汤圆就做好了。

汤圆的软糯、豆面的干香、糖汁儿的润甜,口感丰富,细腻甜糯。豆面汤圆可是地道的昆明特色。一碗豆面汤圆配上一碗豆花米线,一甜一咸吃起来,这也许正是老昆明的味道。

耙肉饵丝

这是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一道独具特色的小吃。据说是始于南诏时期,是当地彝族和白族的最爱,被誉为南诏故地饮食文化的一大品牌,目前仍是南诏古街上最具特色的名小吃。

巍山耙肉饵丝百吃不厌,选料考究,烹饪精良。黄谷米制成的饵丝,白洁柔嫩,不脆不沾,在开水中烫到熟而不烂,文武二火炖制的三线肉做成的“帽子”,耙而不老,鲜香美味。再放上葱花、酱油、巍山麻油,按喜好添加蒜汁、香料、辣椒面、薄荷等,这样的肉饵丝吃起来汤汁鲜美,味道浓香,入口令人回味无穷,

丽江粑粑

这是纳西族独具的风味食品,有着悠久的 历史 ,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就有记载。其特点之一是色、香、味俱佳,丽江耙巴分为咸甜两类,可以根据各自的口味任意选用。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吃起来酥脆可口、外焦里软,有的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无穷。

其制作主要是用丽江出产的精细麦面,加入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清泉合成面团,在大理石石板上抹擦植物油,再掺成一块块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圆筒状,两头搭拢按扁,中间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作料,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煎成金**,即可制成。

鸡豆凉粉

好多人去丽江 旅游 ,都要吃碗鸡豆粉,毕竟鸡豆是云南丽江的特产,又叫回鹘豆、桃尔豆、鸡心豆。鸡豆磨成精粉以后,就可以制作成鸡豆粉。鸡豆凉粉可热吃可凉吃,凉吃多在暑季,那晶莹的粉片与红辣椒、绿菜、花椒、青葱、蒜蓉、酸醋等佐料拌起来,色香味俱佳,一到口中,不嚼自化,一碗入腹,开胃又爽口。

乳扇

乳扇是大理白族的风味小吃, 历史 非常悠久。元代被蒙古人带到云南,明清之时改良,风靡滇北。《邓川府志》详细地介绍了其中做法:“乳扇者以牛乳杯许,煎锅内点酸汁,削二圆箸轻荡之,渐成饼,拾而纸摊之,以二箸轮卷之,布于竹架,成张页而干之,色细白如干……为美味,香脆愈酪酥。”

乳扇的烹调方法多种多样,除生食外,煎、蒸、烤、烫、烩、炸、煮、炒皆可。其名菜夹沙乳扇膨酥,入口即化,其他套炸、椒盐都别具一格。

麻脆

麻脆是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风味小吃,是用糯米为主要原料,是按一定的比例配上甘蔗、红芋、红薯、红糖和一种叫山豆根(麻脆药)的原料加工制成的。传统制作的麻脆颜色主要红黄白三色。形状主要有鸟、鱼、蝴蝶、石榴、桃子等数十种图案,味道脆酥香甜,造型别致,十分可爱,也是墨江的小孩子过年必备的小吃之一。

豪甩

豪甩是云南德宏傣家的风味小吃,“豪甩”是傣语,“saai”,是带状物的意思。不过吃的时候,需要加稀豆粉。这种吃法在普洱也有,也是米干配稀豆粉来吃的。这种配稀豆粉的吃法,在云南非常普遍,米线也是可以配稀豆粉的。只不过外地人会非常迷惑这几种大米制品的差别。

用料为当地产的干豌豆粉和上等饵丝,制作时先把豌豆粉调制成稀豆粉,把饵丝烫好后放入葱姜末、精盐等调味,再佐以草果、辣椒酱、八角油、白兰花油,连稀带干吸流下去,浑身上下都感觉很舒服。

米凉虾

米凉虾是云南的风味小吃,是夏日解渴消暑的最佳选择,也是云南地方小吃中以纯粹饮料形式出现的小吃之一。

用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用它配入糖水,加入玫瑰糖,成品香甜软嫩,入口冰凉。米凉虾一般和木瓜水一起卖,可以加在木瓜水里,也可以单独食用。

锅巴油粉

最后放一道很少人知道的锅巴油面,锅巴油粉是大理南涧县彝族风味小吃,已有三百多年的 历史 ,是大理独有的特色小吃, 与豌豆粉的柔嫩、稀豆粉的糊状不同,锅巴油粉显阳刚,成品金黄微焦,鲜、嫩、爽、滑,它和豌豆粉、稀豆粉共同成就了云南豌豆粉的“三绝”。

南涧锅巴油粉可以热吃和凉吃,还可以煎着吃。热吃只需在油粉出锅后,盛入碗内,拌以作料即可食用;凉吃则等油粉凝固后,用刀打切成条状,再放入配好作料的碗中食用。南涧油粉特色不仅在锅巴上,作料也显得尤为重要,主要配以木瓜醋、辣子油、花椒油、芫荽、姜、面酱、酱油、味精、葱、蒜等多种作料,酸辣爽口,味美宜人。

云南的小吃就和云南的风景一样,变化多端,高低起伏,千奇百怪、变化多端、香美宜人。只有到了云南才能感受到云南小吃的魅力,出了云南,这些小吃的风味就完全地失去了光泽。所以,欢迎朋友们,到云南来感受一下,云南小吃独有的风情吧!

朋友们,你们觉得云南的小吃,是否和云南一样都是魅力十足的呢?不妨在讨论区留言!

(文中所用部分来自网络,有版权需求的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由浪漫的何必问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云南八大怪

云南不是八大怪而是十八怪共有三个版本具体如下

版本一:

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当地老乡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篾或麦草贴著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墻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第二怪、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第三怪、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许多地区的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故夸张说三只蚊子一盘菜。

第四怪、火筒能当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

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饵块:云南产大稻米,十分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颜色白如雪,像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

第六怪、背着娃娃谈恋爱:当地少数民族期盼人丁兴旺,盛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第七怪、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

第八怪、蚂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所以蚂蚱、蝗虫等,都因为油煎之后,焦脆鲜香,而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区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实就是指姑与娘,而把姑姑与娘娘喊为老太,所以你问姑娘他说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内地人所称的小姨。丽江的纳西族由老太当家,她们负责料理家务,特别能吃苦耐劳,所以受到大家的尊重。

第十怪、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东南亚国家接壤,而这些佛教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结婚生子,受其影响,边民也穿和尚服谈恋爱。

第十一怪、老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当地的妇女们自幼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第十二怪、新鞋后面补一块:少数民族妇女在绣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绣花精心点缀。既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实用价值。

第十三怪、汽车还比火车快:由于有众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

第十四怪、脚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品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带:这里的汉子爱妻爱儿成为风尚,“模范丈夫优秀爹”在街头比比皆是。

第十六怪、花生蚕豆数堆卖:旧时滇省民风多纯善,喜欢以物易物,耻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蚕豆等物品都数堆卖,人心便如称一般。

第十七怪、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的。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蓬。来自东边冷空气被阻挡在云南和贵州间的乌蒙山,锋面难以进入云南,使得云南“四季如春”。

第十八怪、四个竹鼠一麻袋:山区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笋。食竹笋的鼠多肥硕,形状与家鼠有很大差异。用这样的山珍待客真是赛过鸡鹅。

版本二:

一、竹筒当锅煮饭卖:煮饭用锅这是千古风俗,但在西双版纳等地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以竹筒代锅煮制的、呈圆柱形、外表裹着一层白色竹瓤、清香宜人的竹筒饭。

二、牛奶做成扇子卖: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洱源邓川坝子,出产一种用牛奶经过特殊工艺的扇子状的凝乳薄片,当地俗称“乳扇”,是云南千家万户喜爱的食品。

三、过桥米线人人爱:云南过桥米线以米线洁白,配料讲究肉菜兼备搭配相家、油而不腻、美味可口为特点,老幼皆宜。滚烫的鸡汤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浆做成的构成了云南最有名的风味:一种“线”,“过桥米线”。

四、草帽当锅盖:草帽是云南各族尤擅的工艺,四处可见草编的坐椅、草墩及草编的帘子、锅盖帽子。外地人编的世界所眩目,将形状类似的草帽当成锅盖误以为怪,当然就怪了。

五、米饭粑粑叫饵块:古代中原就将稻米蒸煮制成饼状的干粮、点心称为“饵”便于携带即食,别有滋味。说起“饵”真有点像鱼饵,但形容成北京的三渣糕更确切(指色和形状)。

六、鸡蛋用草拴着卖:云南山地占百分之九十以上,道路坎坷崎岖,老乡赶街卖鸡蛋,用草裹缠,防止蛋壳破裂,同时方便了出售。

七、三个蚂蚱一碟菜:云南食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食苔藓,吃菌类、竹虫、蜂蛹,油炸蚂蚱,看着怪异食起香脆可口。品偿起来并无虫类味道,脆脆的。

八、土锅通洞蒸鸡卖:相传古时候有聪明的厨师为了吹捧县令大人用通洞的土锅蒸出香气馥郁、鲜嫩无比的“汽锅鸡”,并且含有“培养正气”之意,后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滇菜中的一道名品。

九、谈情说爱用歌代:云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每逢佳节庆典,歌声是不可少的,年青人谈情说爱往往也是从对歌开始。

十、竹筒做烟袋:云南竹类资源丰富,竹的利用也广泛,干栏式竹楼、竹椅、竹笠等。尤以竹烟筒最具特色,烟气通过蓄水的竹筒,吸时发出有节奏的咕嘟声,滋润喉咙,有声、有色、有味。

十一、星云湖里鱼分界:在云南江川星云湖与澄江抚仙湖相接处,水虽相连,但两湖的鱼互不来往,东边抚仙湖的青鱼和西边星云湖的黄鱼以“界鱼石”为界,到此就调头。

十二、新娘要把墨镜戴:结婚前一天新娘辞别父母要哭嫁,哭嫁要哭的很厉害。所以在结婚当天眼睛会哭肿,带上墨镜可以遮住哭肿的眼睛。

十三、娃娃出门男人带:在汉族眼里,这是角色颠倒,其实是不懂男女平等。云南山高坡陡,男人背娃娃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显出男人本色。

十四、四季服装同穿戴:昆明素有“春城”之美誉,年均温度平均为二十一度和十度之间,“四季乱穿衣”成了昆明的一大特色。在武汉也有这样的季节,可不是“四季乱穿衣”,而是“二、四、八月(阴历)乱穿衣”。

十五、大理石头当画卖:大理石质地细腻,光滑润泽,花纹鲜艳。构图色彩精美的大理石、称为天然石画,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被当作“石画”出售。

十六、火车没有汽车快:云南在准轨铁路出现前,本世纪初即有米轨铁路,由于峰壑沟洞多,火车盘山而行,有时甚至没有牛车快,时速仅三四十公里左右,云南现存全国唯一一段“寸轨”(七十二厘米)铁路,直到九十年代初还在使用,相形之下速度更慢。汽车在云南运输中大存优势。看起来还真的感觉有些怪,而且可以说是十八怪里的最怪了。

十七、石头生在云天外:在云南,耸峙在高山峻岭的奇峰异石随处可见,千姿百态。

十八、四季鲜花开不败:云南的立体气候和四季充足的阳光,使被称为“植物王国”的云南四季鲜花常开。

版本三 新编云南十八怪:

1、洞经古乐赛天籁

天籁之音,人皆喜闻。在云南的丽江、建水等地,有一种从古上就传下来的洞经音乐,其古老的乐器、古朴的乐谱、古稀的演奏人,无不让人津津乐道。

洞经音乐相传是从唐宋时期就有,配以经文咏唱,一直流传至今。岁月流逝,与过去的经乐、礼乐不同,现在它已经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听来却仍似天籁之音,让人神往。

2、建水汽锅神仙爱

炒菜锅、煮饭锅、汤锅,人人见过,但是中间通洞的建水汽锅,你就不一定见过。中间通洞的汽锅还能用吗?你到建水县看看就知道了。建水汽锅用上好粘土烧制,中间通洞的嘴嘴隆起,像个小烟囱,高于锅边,食物不会从锅中漏出。

有名的建水汽锅鸡,就是将鸡放入此锅中,加上井水和调料,再将汽锅放到盛有水的圆锅上,用棉纸着水将两锅间的缝隙塞住,用生火蒸。蒸好的鸡肉质白嫩,汤色清亮,香味浓郁,味道美极了。

3、翡翠人人身上带

在德宏州的芒市、瑞丽、盈江等地,满街都是卖玉石翡翠的。人人都懂三分玉,人人身上都把玉戴。没有戴的,家里也有几块玉存放着。从几百元到几百万元的玉石首饰,让人目不暇接。

街上走着,冷不丁会看见路人手上或脖子上戴着的翡翠就价值一套房子,让人心绪难平。玉出德宏,只因与地球上的唯一翡翠产地缅甸相邻。

4、赤脚踏火真能耐

火能烧身,是对于常人。当你见到有人光着脚丫在红彤彤的火炭上行走,定会大感惊奇。这是一些彝族、拉祜族等崇尚火的民族能人,多年练就的本领。自古以来,这些与火结下不解之缘的民族,与火为伴,繁衍生息,每到民族节庆,还能看到赤脚踏火的精彩场面。

5、刀山当做云梯赛

光着脚丫,在锋利的刀梯上攀爬。会让你吓出一身冷汗。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云南李苏族人民的“刀杆节”。数十把能轻断发丝的钢刀,绑在两根大竹子上当做梯步,高高得树立在广场中央,勇敢的傈僳族姑娘小伙儿,光着脚丫,踩着钢刀,上下自如,惊险无比。

6、太阳历法彝家寨

一年只有10个月的历法,你见过吗?它就是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彝族祖先创制的一种古老的历法,有万年以上的历史,通用于云南的彝族、白族、哈尼族等民族。它使用12属相轮回纪日,一个属相周为12天,轮回3次为一个月,轮回30次为一年。

即每年10个月,每月36天共360天,余下5天用于过年。1989年在楚雄州武定县又发现古老的18月太阳历,与印第安部落玛雅人的18月太阳历一样,一年为18个月,一个月为20天,共360天,余下5天,玛雅人称为“禁忌日”。

7、宴席长长摆通街

一个大厅放上几十桌宴席你见过,排成4公里长的宴席你见过吗?世界上最长的宴席当属云南省红河州的“长街宴”,是哈尼族10月年“昂玛突”节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到农历10月10日左右,村民就在街心一家摆上一两桌。桌桌相连,延绵千余米,数十道菜,海吃3日。这是一种和谐,这是一种文化、一种风情。

8、民歌小调下酒菜

喝酒不用下酒菜,民歌小调拿来代。在文献名邦建水,你常能看到几人围坐喝酒,却不见下酒菜。旁边一人唱着民歌小调,数人边听边唱,边唱边喝,甚是欢喜。现在你到比故宫还古老的建水城门朝阳楼上,就常能看到此情此景,民间也多有此习。

9、燕子窝窝皇帝爱

亚洲最壮观的溶洞之一——建水燕子洞,盛产燕窝。当地农民常常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长的洞顶,采集燕窝。这种用燕子的口水做成的东西,营养价值较高,采集艰难,古代奉为贡品。

10、烧豆腐用玉米数着卖

天下豆腐多的是,唯有建水最奇趣。奇在美味,奇在卖相。半个火柴盒大小的建水烧豆腐,被捂得发臭才拿来卖。架在火上翻来覆去地烤,烤成圆圆的“小乒乓球”就熟了。烤熟的烧豆腐,其香味隔着几条街都能闻得见。坐在火塘边,烤熟一个吃一个。一般论个卖,摊主见你吃一个,就放一颗玉米粒在小碗里计数,最后数数玉米粒算账。

11、草芽当做象牙卖

天下食材丰富万千,建水草芽,唯独此间。说来也怪,草芽唯独建水才有,形如缩小版的象牙,白嫩弯曲,美味鲜甜。可以素炒、荤炒,也可以煮汤,最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草芽是必不可少的主料。

12、披星戴月纳西噻

把星星月亮穿戴在身上,你知道是谁吗?民族服饰数云南最多,每种民族服饰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著称,背着“七星羊皮”以防风雨及劳作时对肩背的伤害。

“七星羊皮”是用一整块羊皮做成,上方下圆顶部缝着一条黑边,象征夜空,下面钉着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代表北斗七星,头上还有一圈纯银打造的圆形头饰,象征月亮,俗称“披星戴月”。寓意纳西妇女早出晚归,勤劳辛苦。

13、北回归线双胞寨

有一个地方盛产双胞胎,喝了这里双胞井里的井水,据说就会生双胞胎,你说奇不奇。更神奇的是地球的北回归线正好穿过这里,让人更添了许多遐想。这里的双胞胎真的很多双胞胎的出生率远高于其他地方。

当地政府搞起了“国际双胞节”,组织本地,邀请外地和国际的双胞胎到此聚会,从零岁到八九十岁,让人大开眼界,眼花缭乱,分不清谁是谁,这就是云南的墨江县。

14、三步走过五条街

三步走过五条街?建水古城街巷密集,青石小巷幽幽,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位于城东的永善街口,三步便能迈过五条街,新奇之极,自古便成为建水古城一景。

15、百间房子一家在

一家人能住百间房子?其实何止百间。被誉为“中国西南大观园”的建水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断,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呈“纵四横三”的布局,共有房屋214间,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这是清末临安澄江总兵,滇南王朱朝瑛的私宅。朱朝瑛参与辛亥革命临安起义获中将衔后,云南都督蔡锷曾题赠:“做事须凭肝胆,为人莫负须眉。”

16、树叶洒水表示爱

城里人过节互相请吃送礼,我们这里过节互相泼水,非常节俭环保。这是云南德宏、西双版纳、红河等地傣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千年传统节日——泼水节。每年4月中旬左右举行。

最早的习俗是用树枝沾水,轻轻洒到肩头,互相祝福问候,有一些边远乡村还能见到。现在由于外来因素的融合,泼水方式有了改变,树枝已经不用了,小盆改成大盆,一秒钟就能让你“湿身”。

17、火把节来人人爱

成立放火是违法,在云南许多地区就不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以火为神,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等民族都有自己的火把节。它是民族的古老节日,被成为“东方的狂欢节”。

火把节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左右举行,火把节上除了烧起高高的巨型火把外,还有专门的火把舞蹈、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热闹非凡。

18、独龙纹面古传代

在云南滇西北的独龙族会在脸上纹饰。独龙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史称独龙族为“俅人”、“曲人”,也称“绣面部落”。

独龙族女子12岁---15岁时就开始纹面,对于独龙族妇女为何要纹面,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为了美丽,有的说是为了防范外族土司的抢掠,自毁面容,有的说是驱邪避祸,以及认为是成人或氏族的标准。

扩展资料:

云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风貌,特殊的气候状况,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风俗习惯,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异现象。

随着远来的游人、匆匆的过客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暂的足迹并离开之后,他们所耳闻目睹的那些奇闻异趣也逐渐流传开来,并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传下“云南十八怪”、“云南二十八怪”、“云南八十一怪”等说法。

所谓“云南十八怪”是描述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民风民俗所产生的一些特有甚至有些奇怪的现象或生活方式。云南十八怪的版本很多,有的现象已经慢慢消失,有的也还保留着,有的条款是夸张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云南经济建设卓见成效,云南十八怪也有了区别于原来的新云南十八怪。

云南十八怪顺口溜:

你说奇怪不奇怪,云南就有十八怪。四个竹鼠一麻袋,蚕豆花生数着卖;

袖珍小马多能耐,背着娃娃再恋爱;四季衣服同穿戴,常年能出好瓜菜;

摘下草帽当锅盖,三个蚊子一盘菜;石头长在云天外,这边下雨那边晒;

鸡蛋用草串着卖,火车没有汽车快;小和尚可谈恋爱,有话不说歌舞代;

蚂蚱当作下酒菜,竹筒当作水烟袋;鲜花四季开不败,脚趾常年露在外。

百度百科-云南十八怪

云南小吃有哪些?

云南小吃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色。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云南小吃:

过桥米线:云南的特色小吃之一,由米线、肉片、蔬菜、酱汁等多种食材组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有些星级酒店里面做的非常好,试过昆明花之城豪生国际大酒店他们家的云南传统过桥米线,有金汤和菌汤两种口味,中肯的评价来说还不错。

鲜花饼:以云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为原料制作,口感鲜美,香甜可口,是云南的特色美食之一。像嘉华饼屋、正品花蜜均有售,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购买尝鲜。

豌豆粉:云南人喜爱的杂粮制品,质地细腻滑嫩,口感有豌豆的特殊芳香,可热吃或凉吃。大街小巷都有的豌豆粉,是人们吃腻了正餐之后解腻的最佳选择。

小锅米线:昆明人常见的米线烹饪方法,米线在炭火上用小锅煮沸,加入鲜肉等食材,口感鲜美。特别是冬天,甩一晚米线简直太过瘾啦!

建水烧豆腐:云南省建水县的特色传统小吃,皮黄香酥,心白素嫩,是云南的一大特色美食。建议直接去建水本地吃比较正宗。

大理乳扇:云南省的特产,为大理白族人民的风味食品,口感美味可口,是当地人们喜爱的小吃和宴席中的名点。可以生吃也可以炸了吃还可以烤着吃,做法多样。

宣威火腿:说起云南美食怎么能没有宣威的火腿呢。咸口爱好者的福音,可以炖汤可以干炒是最常见的家常菜做法,切片、切丁、切块又是完全不同的口感~

豆焖饭:用蚕豆和米饭一起焖制而成,口感香糯,是云南的一道传统美食。

烤乳扇:乳扇是产于大理洱源的奶制品,形制独特,是一种含水较少的薄片,呈乳白、乳黄之色,大致如菱角状竹扇之形,两头有抓脚,经过烤制后口感酥脆,香气四溢。

此外,还有鸡豆凉粉、喜洲粑粑、过手米线、耙肉饵丝、烤乳猪、烤羊肉串、香竹饭等云南小吃,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特色。无论是甜食还是咸食,无论是主食还是小吃,云南的小吃文化都充满了魅力和特色,值得一试。

云南有哪些特产?

1、滇红茶

云南红茶简称滇红,属红茶类。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年间。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以大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定型产品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类11个花色。其外形各有特定规格,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制作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

2、云子围棋

云南围棋子,简称“云子”。云子的古称“云扁”、“云窑子”、“永昌子”,原产于云南永昌郡(今保山市)。关于“云子”有这样的民间故事:相传900多年前,吕洞宾来到永昌郡,在龙泉池畔的塔盘山下见到一个孝敬母亲的穷苦农民,为了周济这个农民,吕洞宾就教他用当地盛产的玛瑙和琥珀锻造围棋出售,从此母子摆脱了困境,云子传播于世。据记载,云子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厚爱;也是进献皇帝的贡品,有“永昌之棋甲天下”之美称。

3、猫哆哩

猫哆哩属于猫哆哩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品牌,云南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休闲食品深加工企业,是酸角糕品类的开创者及标准的起草单位 。依托云南特有的酸角、西番莲等自然种植资源优势,采用自创的糖复配、转化处理关键点控制技术、热风内循环除湿干燥技术及保香护色等先进生产工艺集成控制技术,开发“猫哆哩”系列绿色休闲食品和“花齿轮”系列休闲食品。

4、云南鲜花饼

云南鲜花饼是由玫瑰花瓣、蜂蜜、糖等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

5、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云南省著名地方特产之一,因产于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6、龙陵紫皮石斛

龙陵县紫皮石斛属于兰科石斛属的一类优质石斛,其代表种为齿瓣石斛,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米—2000米区域的龙山、龙江、象达、平达、木城等乡镇,该类石斛以茎条表现为紫红色为显著特征。在现行市场收购价上,是仅次于铁皮(含铜皮)石斛的优质石斛。经上海复旦大学取样化验,其多糖含量达10.8%—11.6%,为霍山石斛多糖含量的60%。龙陵紫皮石斛主要特点和优势为分布广、产量大、质量好,茎呈紫色,茎节长、茎节重、茎直径大,干物质、多糖和水浸出物含量高,内在品质上乘、口感极佳。

扩展资料:

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龙雪山、洱海、滇池、抚仙湖、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噶丹松赞林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旅游景点。

滇菜由三个地区的菜点特色构成。

滇东北地区:因接近内地,交通较为便利,与中原交往较多,与四川接壤,其烹调、口味与川菜相似。

滇西和滇西南地区:因与西藏毗邻以及与缅甸、老挝接壤,少数民族较多,其烹调特色受藏族、回族、寺院菜影响,各少数民族菜点是主体。

滇菜特点选料广,风味多,以烹制山珍、水鲜见长。其口味特点是鲜嫩、清香回甜,酸辣适中,偏酸辣微麻,讲究本味和原汁原味,酥脆、糯、重油醇厚,熟而不烂,嫩而不生,点缀得当,造型逼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