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金子贵吗_澳大利亚金价格走势
1.黄金暴跌意味着什么?
2.商品货币的主要特征
3.黄金利好利空的消息怎么看?怎么分辨是利好还是利空?
4.1929 经济危机 黄金的价格如何
黄金暴跌意味着什么?
黄金暴跌意味着什么,黄金暴跌意味着金融大鳄们又可以多赚一些了。
意味着我们一些不了解行情的投资客可能又爆仓了。意味着多了解市场,多了解金融
多思考问题是多么重要!!!!
简单分析分析原因如下
1)澳大利亚率先和中国签订了货币直接兑换的条约,注意不是货币互换,是货币直接兑换。法国已经发出橄榄枝,英国一直在这方面很积极。
人民币在这几年发展迅猛,到目前为止,已经很明显地威胁到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和欧元完全不同,一旦人民币成为气候,
则美元今后将大受打压。
2)处于保值的目的,各国央行都在买入黄金,其中尤其以俄罗斯、韩国最为积极,其中隐含的内容是对美元的不信任,相对而言,美元的配置就在减少。所以美国必然要行动了。不过一些大的投机机构他们的力量也不可以小觑,例如高盛,摩根斯坦利这类的大机构不断唱空黄金也是原因,美国需要进行打压大宗商品,并使其价格大幅度下降,这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做空国。教训一下澳大利亚以及卖油的俄罗斯。
4)继续攻击欧元。在塞浦路斯没有来得及卖出黄金之前,让塞浦路斯的黄金直接缩水,9吨的黄金,现在就成了4.3亿,直接缩水将近一亿美元。
从而让塞浦路斯通过卖出黄金的直接破产。
5)比特币的出现其实也是对美元的挑衅。同时美国国内,也一直存在着废弃美元另用他币的现象,要保证美元的强势地位,必须拉升美元。
6)经过了几年的狂跌,美元指数现在应该暴涨。但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仅仅在去年的QE3和QE4的勉强支撑下,有所好转,因此美元指数上涨乏力。
7)黄金进过了几年的拉升,多头也耗的差不多了,再往上拉已经很吃力了,是获利的时候了。除此之外,没有人能有什么理由,让黄金在短短几天之内下跌200多美元
如果楼主是研究股票那么现在也可以研究外汇黄金了,和股票不同,比较炒外汇炒黄金不是单向的,他是双向跌涨都可以盈利,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可以申请一个模拟试试看,学习很重要,这些基础的知识都可以自己模拟学习和总结,共勉!
商品货币的主要特征
主要有高利率、出口占据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较高、某种重要的初级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货币汇率与某种商品(或者黄金价格)同向变动,等等。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盛产煤炭、铁矿石、铜、铝、羊毛等工业品和棉纺品,澳大利亚在这些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占绝对优势,占据了支配地位,而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基础上以美元标价,因此这些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但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增长,也有利于自己国家货币汇率的上扬。去年底这一年初,黄金、石油价格、农产品大幅走高,国际商品期价指数(CRB)也升至五年高点,一路推升了澳元和新西兰元货币汇价。统计和图形表明,世界商品价格与澳元、新西兰元汇率的走势有着较强的相关关系。从图形中可以发现,尽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是黄金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国,但是这两国货币汇率和黄金价格相关的特征比较明显。CRB走升为澳元和新西兰元带来积极影响。因此该两种货币常有“商品货币”之称。而加拿大虽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国,但国际商品期价指数的主要组成部分中,难以看到加拿大的优势商品,因此CRB的变化同加元缺乏相关性。从图形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点。
除此三种常见货币之外,南非兰特和挪威克朗也被人们习惯性的称之为商品货币。
(一)
澳元和澳大利亚经济分析
澳大利亚的出口贸易情况。
澳大利亚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现在,出口占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而80年代中期,这一比率仅在15%左右。作为先进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国,澳大利亚在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90年代,经精心改造、高增值的产品的出口年均增长14%,远远超过日本和德国的增长速度。机械设备、电子元件和组装汽车的出口在过去十年中也有大幅度提高。在科学和医疗设备、电信设备、计算机软件和航空产品等高技术产品领域澳大利亚也颇具竞争力,现在形成新的优势。
“澳大利亚所有商品均受到澳元升值的冲击,加上旱灾的影响,这将会对澳大利亚商品出口获利造成重大打击。”澳大利亚高级官员表示,澳元走坚以及新州和昆州的旱灾,澳大利亚农业遭受了巨大打击。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农产品出口损失逾20亿澳元。但实际上,这对于澳大利亚整体而言损失不大,几乎可以忽略。因为按照2002年的数据,澳大利亚的农业出口值只占全部出口额的6%左右。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出口产品的加工程度有了稳定提高,反映了澳大利亚出口产品的组合愈加精细,原材料的附加值有了提高。未经加工的食品、燃料、矿产和其它初级产品的出口从90年代初的46%降到了2002年度的30%。上述数字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澳大利亚的初级产品出口在整个贸易中的比例越来越小,同期,包括服务贸易、移民以及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在国际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受到了恐怖袭击和单边政治经济霸权主义的影响,美国的旅游以及移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而澳大利亚却与此恰恰相反,以咱们中国为例,这两年去澳大利亚留学、移民、旅游的国人呈现直线上升之势,在这些因素此消彼长的不断变化中,澳元汇率兑美元保持了一个长期的升势。
(二)
加元和加拿大的情况。
加拿大出口商品结构在过去十几年中发生很大变化, 自16年以来,出口增长较多的是通讯,运输设备,化工品及石油产品,上述产品在加拿大总产品出口中的比重已由16年的30%上升到45%,出口年增长率为15%。 木材及纸制品(纸浆,新闻纸)是第二大类出口产品,出口年增长率为10.4%,年出口额在180亿美元以上。食品, 饮料,烟草已成为第三大类出口产品,年出口额超过95亿美元.此外,小麦,肉,海产品,石油,天然气,铝,镍,铅,黄金等有色金属也是加拿大重要的出口产品。我们应该注意到黄金在加拿大整个出口中的比例也是十分小的,大概只占到1个百分点,所以比较后发现加元汇率和黄金的价格几乎没有什么关联。 按出口在 GDP中所占的比例,加拿大分别是美国和日的四倍和两倍。因此,虽然在大家的认识中都认为日是一个出口外向型的国家,但是实际上,加拿大是西方七强里依赖出口最重的国家。
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一些初级商品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也就是说这些商品可能是一些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海产品、农产品,因此如果价格上扬如加元的升值,可能不会对这些产品出口量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无法替代的商品如果价格上扬,却给加元造成升值的压力。
通过上述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讲,商品价格的变化对于这些所谓的“商品货币”汇率走势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作用上越来越小,因为这些商品不论在整个国际贸易抑或这些国家的外贸中的地位和份额都日渐甚微。并且在研究之后发现,澳元汇率虽然同黄金有一定的关联,但是这种很多时候都发生失真的情况,更有甚者,澳元汇率和黄金价格不仅没有相关的关系,反而呈现相反的变动方向。对于澳大利亚来说,黄金并不是其主要的出口产品,占整个出口的比例大概不到1个百分点,更是无法同南非这个世界的黄金出口国相提并论。 因此 澳元的走势和黄金价格的关系是否可简单下定论,仍有待于商榷和进一步的研究,就我个人而言,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黄金利好利空的消息怎么看?怎么分辨是利好还是利空?
黄金的价格是以美元来定价的,就像石油一样,确定对黄金的利好利空最方便的就是美元的收缩还是印钞,这是确定黄金利好利空的决定性的标志,美元收缩标志着美元值钱了,那么黄金就要下跌,如果是印钞那么美元就会贬值,相对的黄金就会值钱。
1、黄金是硬通货币,所以个个国家都会储备黄金。黄金的储备是根据各个国家的经济形势有关,比如俄罗斯是经济第三梯队国家,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根据能源价格高低来决定的。所以黄金的储备是必须的。如果能源价格高,为了控制以后能源的价格下跌那么相对的这些以能源为经济基础的国家就会储备黄金,那么黄金的价格就会增长,相反一样。这个你可以查看俄罗斯,澳大利亚他们每当储备黄金的时候,能源价格都是在高位,相对的黄金的价格也不低。
2、黄金具备保值性,这个世界一旦发生战争,或者是金融危机,那么黄金就会成为投资必需品,经济危机会造成一个肯定性的结果就是,本国货币贬值。这一点不管是非洲还是欧洲或者是美国都一样。这就是为什么。08年到13年黄金涨那么多,先是美国经济危机,后是欧洲经济危机。一直到14年年初美国经济欧洲经济走稳,黄金的价格见到高点,开始下降。进入下降趋势。
3、 黄金的属性是硬性货币,作为货币他唯一的先天不足就是和美元挂钩了。理论上什么时候黄金交易开始实行他本身货币的属性时候,那么黄金就会开始上涨。但是可能性为0。因为黄金石油都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两个基础,这就会带来的一个问题,谁控制了石油黄金谁就控制的整个世界,就是美元不控制,人民币,欧元也会争取控制它。所以黄金的的利空利多消息,是跟政治挂钩的,想学会怎么看利多利空,那么首先要判断出政治上那个国家会收益。
1929 经济危机 黄金的价格如何
1.进入19世纪初开始,先后在俄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以及加拿现了丰富的金矿,使黄金生产力迅速发展。仅19世纪后半叶,人类生产的黄金就超过了过去5千年的产量总和。由于黄金产量的增加,人类增加黄金需求才有了现实的物质条件,以黄金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人类进入了一个金本位时期。货币金本位的建立意味着黄金从帝王专有,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从狭窄的宫廷范畴进入了平常的经济生活;从特权华贵的象征演变为资产富有的象征。金本位制始于1816年的英国,到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基本上都实行了“金本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全世界已有59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具有如下特点:(1)黄金在国际交往中充当国际货币,各国中央银行汇票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大部分是黄金,黄金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2)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例如一个英镑的含金量为113.0015格林,而一个美元的含金量为23.22格林,则:
1英镑=113.0015/23.22=4.8665美元
只要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不变,两国货币的汇率就保持稳定。当然,这种固定汇率也要受外汇供求、国际收支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Gold Point)。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 Export 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 Import Point)。(3)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当外汇收支出现逆差,黄金外流时,如果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明显减少,会导致货币供给紧缩的效应,进而使物价下降,这将会提高本国商品出口的单键能力并抑制进口;同时紧缩也会使利率上扬,引起资本流入。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亦然。
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黄金的社会流动性增加。黄金市场的发展有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经济需求。在“金本位”时期,各国中央银行虽都可以按各国货币平价规定的金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但实际上仍是通过市场吞吐黄金,因此黄金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必须指出,这是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官方市场,黄金市场不能得到自由发展。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只有唯一的英国伦敦黄金市场是国际性市场。
金本位制可以保证货币汇价的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由于国内货币发行受到中央银行所拥有的黄金储备的约束,不会出现过分的通货膨胀;对于国际收支也能起到调节作用。但同时金本位制也有其不利之处,最致命的缺陷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不稳定.黄金存量的增长跟不上国内生产和流通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货币基础的矛盾日益尖锐;其次是它往往使—国的国内货币政策取决于黄金流出还是流入,有可能出现由于黄金的流出,即使对外贸易收支已陷于逆差,仍不得不取紧缩政策;或由于黄金流入而被迫取膨胀政策的情况。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严重地冲击了“金本位制”;到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后重新开张。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此后对黄金的管理虽有所松动,但长期人为地确定官价,而且国与国之间贸易森严壁垒,所以黄金的流动性很差,市场机制被严重抑制,黄金市场发育受到了严重阻碍。
一战后,1922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用“节约黄金”的原则.除美国实行金本位制外,英法实行金块本位制,其它国家多实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国内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银行券只能有限制地兑换金块。而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该国货币一般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并在后者存放外汇或黄金作为平准基金,从而间接实行了金本位制。实际上,它是一种带有附属性质的货币制度。当然,无论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都是削弱了的金本位制.很不稳定。而这种脆弱的制度经过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终于全部瓦解。
2. 布雷顿森林系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
1944年,经过激烈的争论英美两国达成了共识,美国于当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的人类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1)以美元为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2)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制定了35美元1盎司的官方金价),其它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可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3)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1%上下幅度波动,各国央行有义务在超过规定界限时进行干预。至此,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各国的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在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流通还是在国际储备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为了这一体系中的主角。但因为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价格及流动都仍受到较严格的控制,各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伦敦黄金市场在该体系建立十年后才得以恢复。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内在的缺陷,即它在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出,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成为国际储备。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如果美元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经济竞争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 6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暴涨。
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但双价制也维持了三年的时间,原因是美国国际收支仍不断恶化,美元不稳;二是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已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于是欧洲一些国家取了请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国拒不提高黄金价格,让美元贬值,他们就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当11年8月传出法国等西欧国家要以美元大量兑换黄金的消息后,美国于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从此也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8年才正式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该协定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基金;设立特别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这一时期黄金价格一直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国家对黄金市场的介入干预时有发生,黄金市场仅是国家进行黄金管制的一种调节工具,难以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市场的功能发挥是不充分的。
3. 黄金非货币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国际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使黄金成为了可以自由拥有和自由买卖的商品,黄金从国家金库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其流动性大大增强,黄金交易规模增加,因此为黄金市场的发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环境。黄金非货币化的20年来也正是世界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时期。可以说黄金非货币化使各国逐步放松了黄金管制,是当今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政策条件,但同样需要指出的是,黄金制度上的非货币化与现实的非货币化进程存在着滞后现象。国际货币体系中黄金非货币化的法律过程已经完成,但是黄金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并没有完全退出金融领域,当今黄金仍作为一种公认的金融资产活跃在投资领域,充当国家或个人的储备资产。
当今的黄金分为商品性黄金和金融性黄金。国家放开黄金管制不仅使商品黄金市场得以发展,同时也促使金融黄金市场迅速地发展起来。并且由于交易工具的不断创新,几十倍、上百倍地扩大了黄金市场的规模。现在商品实物黄金交易额不足总交易额的3%,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黄金金融衍生物,而且世界各国央行仍保留了高达3.4万吨的黄金储备。在1999年9月26日欧洲15国央行的声明中,再次确认黄金仍是公认的金融资产。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将黄金市场的发展原因归结为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也不能把黄金市场视为单纯的商品市场,客观的评价是:在国际货币体制黄金非货币化的条件下,黄金开始由货币属性主导的阶段向商品属性回归的阶段发展,国家放开了黄金管制,使市场机制在黄金流通及黄金配置方面发挥出日益增强的作用。但目前黄金仍是一种具有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所以不论是商品黄金市场,还是金融性黄金市场都得到了发展。商品黄金交易与金融黄金交易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中的表现和活跃程度有所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