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为啥要打石油价格战_沙特那么多石油为什么不去攻打
1.原油价格战升级!沙特阿美与俄罗斯之间的较量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2.萨达姆在海湾战争中,为何要点燃油井,将石油倒入海中?
原油价格战升级!沙特阿美与俄罗斯之间的较量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全球经济在这次较量下不再风平浪静,类如好处是驱动工业生产加快,贸易经济有所回暖;坏处是挤压其他动力进出口行业,某些进出口经济下滑危在旦夕,尤其是美国的页岩油。
石油价格低价加快工业生产,促进贸易经济回暖。
石油是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但是由于石油生产被几个中东国家垄断,造成价格失去市场规律的控制,起伏不定。国家工业发达与否,是评判国家发展程度的量表。因此为了工业的发展不受到石油价格的控制,很多国家都在寻找石油的可代替能源,现如今就发掘了电能、核能、地热能等。沙特也因此想要再进一步控制住是石油价格,进一步提高价格,毕竟不能走量了得走价。
可是沙特和俄罗斯都因为自身利益原因,石油协议谈判破裂,造成价格战爆发,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是大好事,毕竟石油依然是工业的核心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被其余代替的,能有物美价廉的石油,谁还需要其他代替呢?
石油量产多其余能源开发生产市场被压缩。
美国在近年来因为成功开发页岩油,因为其价格低深受到工业国家的喜爱,页岩油的进出口量也很大。但是这次沙特和俄罗斯的较量,一不小心波及到了美国的页岩油贸易,就好像如果能买到高质量的石油,还费力去进口页岩油吗?有过?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情感,大约就可以理解了。
美国的页岩油出口只是被影响最大的那个,但是对于中东地区其他生产石油的国家,这次也将少赚很多钱,毕竟石油大佬都一降再降价了,自己这做?小老弟?的如果不降价,石油还能卖出去吗?
萨达姆在海湾战争中,为何要点燃油井,将石油倒入海中?
海湾战争,是指由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作为中东强国的伊拉克,虽然是主场作战,且占有兵力优势,但却遭遇惨败,而萨达姆更是下令向海中倾倒原油,并点燃了科威特油井。
伊拉克VS多国部队,虽然兵力占优但却处在绝对劣势
两伊战争结束之后,伊拉克由于欠了大量外债,于是便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从而使自己获利后偿还债务,但科威特却提高了产量,导致油价下跌,并希望由此迫使伊拉克在两国边境争端问题上让步。
于是,萨达姆便又起了吞并科威特之心,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赖掉大量债务(140亿美元),而且还可以掌握大量石油,从而挽回在两伊战争中的损失。1990年8月2日,在与科威特围绕石油问题宣告破裂后,伊拉克悍然发动了对科威特的入侵,迅速攻占科威特首都,继而占领科威特全境,并将科威特称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先后通过了11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并通过了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678号)。次日,美苏达成共识,要求伊拉克撤军,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向海湾地区增兵。
到战争打响之前,先后有40个国家加入非约束性反伊联盟(自愿联盟),而参加反伊联盟并为解放科威特做出贡献的就达到了34个国家。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进行轰炸,海湾战争正式打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到1991年2月15日,伊军已经陷入了全面被动,伊拉克被迫宣布愿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第660号决议,有条件的撤军。2月19日,苏联提出四条和平建议,萨达姆表示同意。
2月22日,苏联进一步提出伊军撤军方案,但却被美国拒绝,持续向伊拉克境内进行轰炸,并于24日发动地面进攻,多国部队攻入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伊军迅速崩溃、节节败退。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挺火,多国部队则于28日宣布停止进攻,历时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1991年2月28日,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海湾战争结束。
伊军为何倾倒原油、点燃油井?
从海湾战争的经过来看,伊军虽然是主场作战,且占有兵力优势(伊军120万,多国部队69万),但面对多国部队空天一体的全面进攻和精准打击,伊军却处在绝对下风,而伊军破坏产油、炼油设施,倾倒石油、点燃油井等?焦土政策?,为的就是阻断多国部队的进攻。
1、扭转空中劣势。纵观为期四十多天的海湾战争,地面进攻持续了不过短短的100小时,更多取的是空袭和精确打击,这使得以地面武装为主的伊军痛苦不已。于是,伊拉克***便认为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雾和颗粒可以阻挡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并影响多国部队精确打击的精度和卫星的侦查效果,从而扭转己方的不利局面。在大火之中,每天都有600万桶原油(95万立方米)被燃烧,此外还有70至1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
2、构筑临时防线。伊拉克工兵在科威特南部边境构筑了数道一公里长,3米宽、3米深的壕沟。不过,壕沟显然无法抵挡现代的机械化部队,于是他们又直接将大量石油倾倒在了低洼的地面和壕沟之中,以此作为抵挡联军机械化部队的防御工事,一旦多国部队地面军队发动进攻,伊军只需将石油点燃,便可构筑难以逾越的防线。
3、防止两栖登陆。由于无法与多国部队争夺制海权,为了避免多国部队从海上发动登陆作战,伊军将多达400万加仑(150万立方米)的原油倒入了波斯湾。此举直接导致沙特有800公里的海岸线全是粘糊糊的原油,大量原油在波斯湾中形成了长160公里、宽68公里、厚13厘米的油污带,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直到十多年后,环境保护人士还在当地发现了100万立方米的原油沉积物。
4、破坏产油设备。除了以上军事用途之外,伊军的破坏还抱着一种?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得到?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伊拉克军队先后点燃了700多口科威特境内的油井,而为了增加灭火的难度,伊军还在油井周围埋下了大量的地雷。1991年2月底,当联军地面部队发动进攻后,被点燃的油井数量更是猛增到了一个巅峰。当联军重新夺回科威特后,私人承包商总共花费了约15亿美元来扑灭油井大火,直到1991年11月,最后一口燃烧的油井才熄灭。
伊军的这种?焦土政策?虽然对多国部队的进攻造成了一定阻碍,但实际效果极为有限,根本无法扭转伊军战败的结果,却造成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原油污染,使得海湾地区国家深受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